企业违法失信的信息记录给钱就能处理吗?关于企业信用修复,近期我们接到了新的咨询,尽管有国家政策为依据,依然不乏有人将其看作骗局,这并非是质疑者的恶意,恰恰相反,这是骗局给市场环境带来的创伤体现,正是因为过往骗局盛行,才导致了修复新政的推行受阻,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只能尽分享、传达之力,以帮助更多人识别骗术,获取有用讯息。
那么谈回主题,企业违法失信的信息记录真的是给钱就能删的吗?下面我们具体阐明其中问题所在:
企业违法失信的信息记录给钱就能删吗?
首先明确,企业违法失信信息记录并非给钱就能删除!
根据目前企业信用信息的发布机构分类,我们可将其分为官方源头网站与第三方信息转载平台。而国家认可,并真正具有实用性、可行性的信用修复,需要依照法律法规、制度规章的标准进行,企业只有满足对应的修复条件,达到规定的公示期限,并经审核通过,方可由官方监管部门终止失信信息的公示,停止不良信息的继续传播。
由此可见,官方平台发布的企业信用信息,不可能“给钱就删除”。
而第三方信用信息转载平台,诸如一些知名度较高、使用频次高的企业信息查询软件,其平台上转载的信息有义务跟随官方同步删除、下架,但并无同步公示的义务,平台展示的企业信息是否完整,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平台是否能长期获得使用者的支持和信任。
所以,第三方信用信息查询平台上的企业负面想要协商删除也并非易事,尤其对于知名度高的平台,“给钱就删除负面信息”这种方式会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进而丧失市场信任,这未免得不偿失。
因此,知名的查询软件通常也不是“给钱就能删除企业负面信息”的。
而之所以流传这样一句话,究其原因,可能有如下两点:
1、该企业已经通过信用修复审核
企业已经纠正失信行为并达到最短公示期限,已经通过处罚认定单位的修复审核,本身已经完成信用修复流程,但由于信用信息公示具有周期性,需要在新的公示期才能更新信息,对于这种情况,企业完全可以联系信息转载平台商议提前下架企业失信信息,以便于企业在近期的业务开展更顺利。
此情况的典型案例:欠税公告
2、信息平台本身不正规
上文已经提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与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以及对应监管体系的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不可能存在“给钱删除”的情况,而知名的企业信息查询平台也不会因“蝇头小利”消耗自身品牌和市场。
但市场可能的确存在一些小平台,转载发布企业信用信息至扩大影响后联系企业付费删除,或企业出于近期业务所需迫切需要缩小该负面信息的传播范围而被迫付费删除,此种情况下,是该信息平台本身的问题,企业本身无可奈何,只有通过正规方式早日修复信用,方可摆脱眼前困境。
另外对于非直接向官方机构申请信用修复的情况,我们要着重强调以下几点:
1、企业信用可以修复,但企业失信处罚无法免除;
2、企业信用修复的前提条件一定是纠正失信、履行义务、消除影响;
3、企业信用修复的正规途径只能是认定失信的监管部门,不可能是所谓技术修复、一键删除;
4、只单纯消除第三方信息转载平台发布的负面记录,并不是真正的信用修复,只有纠正失信、履行应尽义务,达到国家规定的信用修复条件,经认定失信的处罚机关审核通过后,才能真正意义消除负面,修复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