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环境的转变,行业间内卷严重,市场竞争逐渐白热化,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增多,“酒好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营销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当下环境,企业产品与服务优质只是基础,而要想发展和壮大,还得会“吆喝”。
这不仅要求企业有较高的市场活跃度,同时还对企业把控舆情的能力有一定考验,比如在面对消费者的投诉与举报时,企业需要及时处理相关话题可能会导致的企业信用危机,从容应对突发情况给予的挑战。基于这样的需要,了解投诉与举报可能会带来的信用问题显得尤其重要。
那么企业被投诉举报后,会产生哪些信用问题呢?投诉与举报又有什么区别?下面我们就具体问题展开讨论。
一、企业被投诉与举报的区别有哪些?
企业经营过程中被投诉和举报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很多人将二者混为一谈,但实际上投诉与举报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
投诉可以撤回,企业被投诉后重点在协商调解,如满足客户要求修理、更换、退货、退款、赔偿损失等诉求,大概率不涉及企业执裁处罚;
而举报由于涉及到违反行政管理秩序,危害社会公共利益,不可撤回,在事态严重程度上较投诉的危害更大,故企业被举报时重点在自证或自新,提供证据证明自身不存在违规违法行为,或者及时纠正自身违法失信行为,履行行政处罚规定义务,消除危害,完善不足,挽回信用。
但较为统一的是,不论企业被投诉还是举报,都不能百分百确定企业存在过失行为,并不能直接认定企业失信,而如果投诉和举报中提供的线索能证明企业确实存在违规违法行为,才会导致企业处罚失信。
二、企业被投诉举报会产生哪些信用问题?
根据《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中第二十三条和第三十一条的规定,企业被投诉和举报时,经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调解、调查,发现其涉嫌违反市场监督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线索的,应按照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根据以上规定,我们可以就现实经营场景模拟出企业被投诉和举报可能会出现的信用问题:
1、企业被投诉可能出现的信用问题
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让客户不满意的情况,但众口难调,市场也有偏好,消费者如果是在产品价格、款式以及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上不满,只要企业方无侵犯消费者权益的问题,那么通常不会有损企业形象、信用,而只需要缓和顾客当前情绪,调节即可。
2、企业被投诉可能出现的信用问题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实体,其活动行为必须受相关法律的约束与限制,如果违背相关法律法规,则可能导致被行政处罚、被纳入经营异常名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等信用惩戒名单,而如果违约或造成他方人、财、物的损失,还会涉入司法程序,产生相应的司法记录,导致企业出现信用危机。
而要避免或修复这类问题,则需要企业提高信用意识,避免违规行为,一旦出现相关问题,则及时纠正,积极履行应尽义务,如此方可规避企业信用危机,让商途更为平坦宽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