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源城法院:巧用“宽限期”,善意文明执行涉企纠纷
来源:河源政法
近日
源城区人民法院
牢固树立善意文明执行理念
巧妙运用“宽限期”
成功执结一起涉企业执行案件
实现执行案件
从“一赢”到“共赢”
谢某某等人与河源某公司12宗民间借贷纠纷等案件,涉案标的250多万元,经源城区人民法院判决,河源市某公司应支付谢某某等人本金及相应利息。判决生效后,因该公司未履行生效判决确定的义务,谢某某等人陆续向源城区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法院对被执行人河源某公司的财产进行了查控,拟拍卖该公司名下土地及地上建筑物。此时,该公司的负责人李某(化姓)主动找到案件承办人,“法官,我已找到项目合作伙伴,将注资到我们公司,请法院再给我一些时间缓缓,我一定尽快还钱……”
执行法官经调查发现,被执行人河源市某公司是本地一家主要从事出口贸易的中小企业,近年出口销量减少,导致还不上向谢某某等12人借来为公司购买原材料的货款,目前确实处于艰难状态。而且,该公司名下土地及地上建筑物为公司生产厂房,若直接拍卖该公司名下厂房,将会导致好不容易找到的合作伙伴撤资,严重影响企业生存。
“与其激化矛盾拍卖厂房,不如‘放水养鱼’促和解”,执行法官充分考虑到被执行人河源某公司有较强的还款意愿,希望通过合作伙伴盘活现有资产清偿债务,实现企业脱困解危,也有利于促成案件尽快执行到位,于是,第一时间将相关情况反馈给了申请执行人。
在征得申请执行人同意后,法院给予了该公司一个月的宽限期。在此期间,执行法官积极组织双方当事人沟通协调,向申请执行人充分释明该案的执行难点和解决思路,并引导被执行人河源某公司主动与申请执行人协商执行和解事宜,最终各方达成了执行和解协议。该公司信守承诺,在宽限期内履行了自己的诺言,陆续支付了所有欠款,该案顺利执行完毕。
源城区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一年,法院善用“活封活扣”、执行和解等助企安商措施,执结涉企执行案件2045件,执行到位金额3.85亿元,助力387家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为已履行义务的民营企业信用修复105条。下一步,源城区人民法院将自觉将法院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发挥执行职能作用,深度分析个案情况,灵活制定执行方案,维护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以司法之力助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来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