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是立身根本,人无信不可交,在处处看信誉的社会环境中,信用对企业也同样重要,“一朝失信,处处受限”即是真实写照,由此可见,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均需长久维护信誉,积极修复受损信用。
然而,在繁杂的生活和生产中,人与企业都可能会因为一些不可逆转的客观原因成为被执行人、失信被执行人、被限制高消费,严重失信,难以翻身,对于这种困境,许多人认为翻身成本太高、太难,索性躺平成为“老赖”,这不仅是市场疲态的体现,也是民众责任感缺失的体现。
那么,企业成为失信被执行人老赖之后,究竟有没有做信用修复的必要呢?摘掉“老赖”帽子对企业又有哪些益处呢?下面我们具体讨论。
一、企业成为失信被执行人老赖还有信用修复的必要吗?
首先,失信被执行人又叫老赖,被执行人对判决义务有能力履行却拒不履行时即会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成为民间称谓立恶名昭著的“老赖”,而为了保护债权人的权益,一般失信被执行人也会被限制高消费,相关责任人将在交通出行、酒店住宿、租房购车、旅游等消费方面要受到一定约束,影响企业经营和责任人日常生活。
除限高以外,企业成为失信被执行人老赖还有下列不利影响:
1、法律层面的影响
企业成为失信被执行人老赖后,在政府支持、招投标、融资、评优评选等方面极有可能被限制或禁入,这无疑会对个人生活和企业运营造成严重影响。
2、市场经营机会的影响
拥有良好信用的企业或个人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相反,企业或其责任人成为失信被执行人,则可能因其信用受损而失去合作伙伴、客户和投资者的信任,导致业务萎缩、资金链断裂等严重后果。
3、社会影响层面
失信被执行人的存在,是对社会诚信体系的一种破坏,不仅给社会公信度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同时企业身处不诚信的经营环境中,也会反受其累,不被真诚对待,被其他企业失信,恶行循环下,会严重阻碍企业经营发展。
因此,即便企业已经成为“老赖”,信用修复依然是有必要进行的。
二、失信被执行人“老赖”企业修复信用后有哪些益处?
从上面几个角度,我们已经清晰了解失信被执行人“帽子”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而由此出发,信用修复的益处也就水落石出了。
从企业自身权益和发展出发,老赖企业修复信用可以解除企业限制恢复正常生产,令其在参与招投标、评优选拔、资格评选、招投标、资金扶持、融资担保等方面不再受限;
从企业名誉形象上,企业修复信用可以为自己赢得社会的尊重和认可,让用户乃至整个市场对企业重建信任,从而给与企业更多合作、竞争机会,让企业有更好的发展;
而在社会诚信建设角度上,“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一准则永不改变,企业修复信用,除了对自身有利之外,也对构建诚信营商环境提供了助力,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能够顺利开展经营活动的基础,企业守信、复信、维信的行为举措最终反哺企业,令其稳步发展,日益雄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