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查、爱企查、企查查等企业信息查询平台大家都知道,这些平台一方面给我们提供了生活的便利,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可以清晰直观地获知企业工商股权信息、违规风险信息,有效规避风险,但另一方面,其信息更新机制的延迟也有可能造成一些误会的产生,令我们错失机会,而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企业负面信息的更新。
那么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呢?被公示的企业如发现自身已修正的负面信息仍被传播、未及时更新,应如何解决?下面我们分别解答。
一、天眼查、爱企查、企查查上企业信用信息与实际不符怎么办?
其实一般的使用者在使用天眼查、爱企查、企查查时是很难发现其上信息出现偏差的,这源自于以上平台长久运营下的口碑与知名度,其已经获得了大众的广泛认可,因此许多人在查询企业信息时,如平台信息未及时更新,既有可能对该企业造成误解。
比如企业此前有过行政处罚记录、经营异常、失信被执行记录等等,企业在履行义务、修复信用后,政府官方平台已经下架删除这些信息,而天眼查、爱企查、企查查等信息转载平台未同步删除。
而对于这种误解,有时候并不只是企业的损失,对于使用者而言,放弃选择这个企业作为求职对象、合作对象,相应的也让自己丧失了一些机会。
因此,使用者在查询企业信息时,是有必要进行多方查证的,而对于敏感的负面信息,更可以通过“信用中国”、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裁判文书网、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等官方网站进行验证。
二、企业如何应对天眼查、爱企查、企查查等平台的信息更新延迟?
违规失信并非企业本意,而信用修复却是企业生机,当企业已经充分履行义务,极力纠正失信后,相关负面信息却仍然被公布传播,影响企业市场机会与品牌名誉,企业应当如何维权?
其实,对于这种情况,国家在开展企业信用修复工作时已有所考虑。
根据《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修复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从“信用中国”网站获取失信信息的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应当建立信息更新机制,确保与“信用中国”网站保持一致,信息不一致的,以“信用中国”网站信息为准。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应当对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信息更新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不及时更新修复信息的机构,可以暂停或者取消向其共享信息。
而根据2024年最新版《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指南》更加清晰了这一条款,《指南》规定,信用主体如发现地方信用门户网站未及时更新信用修复信息的,可向“信用中国”网站客服或地方信用门户网站主办单位进行反馈,并补充了如果”信用中国网站公示信息与认定单位公示信息不一致,以认定单位相关系统公示信息为准“的这一情况可能。
因此,当企业发现自身已经修复的负面信息仍旧出现在互联网信息平台上,是可以对应找到主管单位进行投诉举报处理的,必要时还可通过法律武器捍卫自身权益,保护企业名誉、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