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异常名录,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或个体经营者经营状态的一种名单管理机制,当企业未按照相关规定履行工商义务时,即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相应的在天眼查、爱企查、企查查等查询平台上也会在经营情况一栏标红,令外界对企业经营管理产生不好的联想。
而这种状态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动恢复,企业需要主动履行义务后方可申请移出公示名录,恢复正常经营,为方便大家把握信用修复时机,下面我们具体介绍企业经营异常名录信用修复的时间周期。
一、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后多久可以修复信用?
在企业失信可修复的内容和范围内,经营异常名录相较于其他行政处罚显得有些特殊,企业被行政处罚后除纠正失信外,还需要满足最短的信息公示期限才能申请终止公示,而企业经营异常名录没有公示期限的要求。
根据《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来看,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后,需要在列入之日起3年内履行公示义务,届满3年仍未履行义务的企业则将纳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接受更为严重的惩戒处罚,而关于信用修复,则是在企业具体履行应尽义务之后,即可发起移出申请,修复企业信用。
二、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办理信用修复需要多长时间?
根据《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后,在完成补报未报年份的年度报告、履行公示义务、更正虚假公示信息、登记地址重新取得联系等应尽义务后可申请停止失信公示。自企业提起申请之日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2个工作日内受理该申请,在5个工作日内审核企业义务履行情况,并作出是否同意移出的决定,并在3个工作日内将移出决定推送至“信用中国”、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相关信息公布平台在5个工作日内停止企业失信公示,取消企业经营异常标识。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信息平台的更新同步时段不同,为确保企业负面信息的及时消除,企业在修复信用后除查验政府官方公示平台是否已下架企业失信信息外,还需注意第三方企业信用信息转载平台是否及时更新,如相关平台未及时下架企业失信信息,则该失信记录仍会继续影响企业市场信誉,企业的及时联系,可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