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修复“一件事”是指将原本分散在不同部门、需要多次申请、提交多份材料的信用修复事项,整合为一项综合性服务,实现“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网通办、一次办结”,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社会信用环境持续优化。
信用修复“一件事”办理条件:(根据不同类型的失信行为而有所区别)
(一)行政处罚类信用修复
1.完全履行义务:被处罚的失信主体需完全履行行政处罚决定所规定的义务,比如罚款缴纳,违法行为纠正。
2.达到公示期限:满足行政处罚决定所规定的最短公示期限要求。
3.公开信用承诺:被处罚的失信主体需公开作出信用承诺,保证所提交材料的真实且有效,并明确愿意承担违反承诺的相应责任。
(二)异常经营名录类信用修复
1.对于因未报年份年度报告被列入异常经营名录的企业,需补报并公示相关年度报告。
2.已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履行即时信息公示义务。
3.对于因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被列入异常的企业,需依法办理变更登记或提出通过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可以重新取得联系的证明。
4.对于不符合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的,需进行纠正并完成变更登记。
(三)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类信用修复
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的信用修复需按照认定单位已建立的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制度规定办理,具体条件及流程由认定单位另行规定。
信用修复“一件事”办理流程:
1.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失信主体,需参照信用修复指引,向相关部门提交信用修复申请,并附上相关证明材料。
2.受理部门对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对于不符合要求的申请,将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全部内容。
3.经审核无误后,相关部门将作出信用修复决定,并通过官方网站等渠道公示,将失信主体移出名单。
5.在信用修复完成后,相关部门回加强对修复主体的后续监管,所以失信企业接下来需合规经营,防止再次发生失信行为。
信用修复“一件事”的实施,显著优化了信用修复流程,实现了申请材料的精简与标准化以及申请条件的清晰明确,同时打通了线上线下申请渠道,极大地减轻了企业的申请负担,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
为进一步推广这一便民举措,各地政府强化了宣传工作,利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以及组织企业座谈会等线下活动,多渠道、全方位地普及信用修复政策,详尽阐述工作流程指引,显著提升了企业的认知度和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