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失信黑名单又叫做安全生产领域严重失信惩戒名单,是国家为了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保障员工安全与企业权益而设立的惩戒机制,当企业在生产领域违法失信时,即会被纳入该名单进行联合惩戒并公开公示,这不仅意味着企业将在法律层面受到处罚,同时还意味着企业的市场信用会遭受损害,严重影响企业经营和发展。
那么企业在被纳入安全生产失信黑名单后应如何摆脱困境、解除限制呢?其负面影响具体有哪些?下面我们详细介绍:
一、企业被纳入安全生产失信黑名单的影响
1、企业失信信息将在国家有关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比如信用中国网站以及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部门政府网站、应急部官方网站上进行公开公示,严重影响企业商誉信用,可能造成企业市场及合作机会的流失;
2、企业日常生产经营将加大执法检查频次、暂停项目审批、实施行业或者职业禁入;
3、企业不适用告知承诺制等基于诚信的管理措施,在日常行政申请、通知方面不再便利;
4、企业将被取消参加应急管理部门组织的评先评优资格,同时在政府资金项目申请、财政支持等方面予以限制。
二、企业被纳入安全生产失信黑名单的解决办法
被纳入安全生产失信黑名单的后果对企业而言是严重的,但这种困境并非不能解决,根据国家应急部《安全生产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管理办法》的规定,失信企业达到相应信用修复条件后,可以申请提前结束相关失信公示,解除联合惩戒,消除社会负面印象,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状态。
安全生产严重失信黑名单企业可根据下列操作进行信用修复:
1、积极履行处罚决定书中确定的义务;
2、达到最短不低于12个月的处罚公示期,具体时间根据以处罚决定书日期为依据计算;
3、企业主动消除因安全生产违法失信行为造成的危害后果或不良影响;
4、企业被处罚后,在公示期内不再出现导致被处罚的同类违法失信行为;
5、企业积极推进信用修复工作,真实完整地提交信用修复申请材料及相关证明材料;
6、企业积极配合应急部或其他监管部门的审核或询问工作,积极响应相关部门要求补交资料或深度整改要求。
以上即是本期的全部内容,企业被纳入安全生产失信黑名单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信用修复也是建立在不可跨越的前提条件上进行的,并不算特别容易,因此,比起修复信用,企业更应当树立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严格内部监管制度,以保障人员安全,维护企业经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