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国际贸易已经日益频繁,海关作为国家进出口监管的重要部门,对于企业信用的管理显得非常关键。当企业被认定为海关失信企业,即将面临的后果,是被加强监管、提高查验比例、限制参与海关业务等。
那么,究竟什么情况会导致企业被认定为海关失信企业呢?接下来小编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企业信用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给大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下详细解答。
一、走私犯罪或走私行为
首先,企业若涉及走私犯罪或存在走私行为,将直接触发海关失信企业的认定。走私不仅严重扰乱国家经济秩序,损害国家利益,还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因此,海关对此类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一旦发现,必将严惩不贷。
二、违反海关监管规定且情节严重
除了走私行为外,企业若频繁违反海关监管规定,且情节严重到一定程度,也会被认定为失信企业。这里的“情节严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违规次数多,超过了一定的比例;二是违规涉及的金额大,达到了规定的阈值。具体来说,对于非报关企业,如果一年内违反海关监管规定的行为次数超过上年度相关单证总票数的一定比例,且被海关行政处罚的金额累计超过一定数额,就会被认定为失信企业。对于报关企业,这一标准则更为严格。
三、拖欠应缴税款或罚没款项
按照法律规定,企业需要履行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企业信用管理办法》,如果企业拖欠因违规行为被海关处以的应缴税款或罚没款项,具体来说,若自规定的税款缴纳期限届满后已超过三个月,纳税人仍未完成税款的缴纳,或者从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或追缴的走私货物、物品等值价款的缴纳期限届满之日起,已逾六个月仍未缴纳,且该金额超过一万元人民币的,就会被认定为海关失信企业。
四、被列入信用信息异常企业名录且未改善
企业因特定情形(如提供虚假信息、拒绝配合海关检查等)被海关列入信用信息异常企业名录,且在一定期限内(通常为90日)未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善,会被认定为海关失信企业。
五、其他严重失信行为
除了上述情况,还有一些严重失信行为也会让企业被认定为海关失信企业。比如说,企业假借海关或其他企业名义获取不当利益、抗拒或阻碍海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且情节严重、因刑事犯罪被列入国家失信联合惩戒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