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违法失信必然导致处罚惩戒,除监管加强之外,还会同步进行公开公示,以督促、警醒其他市场主体守法经营,但被公示之后企业信用必然受损,企业在被公示期间的生产经营、评选竞争等活动中将受到一定限制,同时会流失掉一部分用户市场,为解决此类困境,企业在信用修复上可谓不遗余力,积极之至,但依然不能避免有修复失败的可能。那么,企业信用修复申请失败一般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信用修复失败后企业该怎么解决眼前的信用困境?
企业信用修复失败原因及解决办法
企业信用修复并不是绝对成功的,但导致失败的原因有很多种,不同的失败原因其应对方法不同,一定条件下,企业信用修复申请失败后重新提起申请,如果改正了具体不足事项或方法得当,那么通过率将大大提高。下面我们就当前企业信用修复业务中失败案列的常见情形为大家整理相关失败原因及其解决办法:
1、材料不全导致企业信用修复申请失败怎么解决?
企业申请信用修复时如果提交的材料不全,那么在主管部门受理阶段就会被驳回不予受理,针对这种情况,企业需要及时补充材料,相关材料清单根据修复项目的不同而有差异,企业可查询官方文件或从本站资讯内容查阅、准备。
2、材料体现的条件不足导致的企业信用修复申请失败怎么解决?
企业提交的材料足够,但材料所体现的条件不足(比如未缴清罚款、未取得侵害人的谅解、相关整改核验结果为不达标),企业也是无法通过申请的,对于这种情况,企业应当充分、完全履行自身应尽义务,积极改正违规行为,消除不良危害和影响,以争取通过信用修复部门的审核。
3、申请方式或流程不对导致的企业信用修复失败怎么解决?
企业申请信用修复的渠道和方式与修复项目有关,通常是“谁处罚谁修复”,因此,如果企业的申请及资料提交错了部门,那么就像石沉大海、了无音讯。正确的方式是根据被处罚事项,向对应主管部门提交申请,行政处罚一般向所属地县、市级市场监督管理局递交申请,或者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用中国网站在线发起信用修复申请,而司法类的记录公示删除,则需要与办案法院沟通协商,一般履行义务结案后,直接与法官联系即可。
最后,关于企业信用修复失败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解决办法,那就是获取外援的帮助,企业在完全不了解企业信用修复事项,或反复申请、反复不通过,尤其在官方已经给与驳回理由与整改意见而企业依然无法成功通过之时,企业无疑需要专门的信用修复机构辅助修复,但在机构的选择上,企业应综合考量其业务能力与专业性,以确保信用修复工作的顺利开展与结果导向正向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