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有历史被执行记录直接代表了两个含义,一个是企业曾经陷入法律纠纷被告且败诉,这意味着企业自身存在违法失信行为,另一方面,被执行记录即代表企业在法院依法判决后在规定的期限内未履行应尽义务而被强制执行,这代表企业自身履行义务的意愿及能力有限。综合两点,一个违法失信且不履行判决义务的企业形象跃然纸上,实在难以令人产生信服信赖,那么企业是否能解决这样的信赖危机?企业历史被执行记录可以删除吗?怎么删除?
一、企业历史被执行记录可以删除吗?
首先,企业想要打破因历史被执行记录而造成的不被信任的僵局,可以设法解除删除法院公示的被执行信息。
根据法律规定,企业有能力履行拒不履行法院判决规定的责任义务,会被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变卖其名下非生活必须的财产以清偿债务,同时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发给限制消费处罚令。但如果被执行企业积极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主动纠正自身失信行为,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提前删除企业的失信信息。
二、企业历史被执行记录怎么删除?
企业历史被执行记录并不能直接删除,而是要满足法律对被执行人的条件要求才可依法删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企业满足下列条件之一,人民法院可删除其失信信息:
1、企业全部履行法院判决规定的义务,或经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完成义务;
2、企业与权益人和解协议履行完毕;
3、权益人书面申请删除被执行人的失信信息,经人民法院审查同意;
4、当次执行程序终结后查询财产2次以上未发现企业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及线索;
5、企业因审判监督或进入破产程序,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对企业中止执行;
6、人民法院依法裁定不予执行或终结执行。
企业符合上述情形后法院一般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其失信信息记录,如企业已经达成条件,该信息记录却没有删除,企业联系办案法官或委托律师代为申请删除信息,必要时需要提交书面申请及相关结案证明、履行义务的证明、权益人谅解书、被执行记录证明等等。
企业历史被执行信息的存在严重影响企业信用,即便企业已完全履行义务,可只要该记录还在,那么社会公众的质疑和不信任就会依然保持,因此对于此类不良信息公示,企业应积极处理,恢复企业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