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基于这样的思想意识,打官司对大部分人来讲都是一件十分严肃、敏感的事,往往代表事态比较严重,而判决后可能会产生意愿上不愿意承担或难以承担却要强制承担的不利后果。而对于企业来讲,打官司除了需要承担判决结果之外,相关司法信息记录公布后还会对企业声誉造成不利影响。那么,企业的司法信息记录能做消除吗?企业司法信息记录信用修复怎么操作?
一、企业司法信息记录能做消除吗?
首先明确,企业司法信息记录具体指的是企业的司法案件信息、立案信息、诉前调解信息、开庭公告信息、失信被执行信息、被执行信息、终本案件信息、限制高消费记录、裁判文书记录等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对案件审理前、中、后阶段信息公开的规定,除特殊情况外,所有案件信息记录必须公开,以确保公平公正,也会社会各界起警示震慑作用。
而相关司法案件记录,一经成立即形成档案存档保存,个人无权删除。因此我们所说企业司法信息记录消除修复指的其实是通过对企业司法信息记录的隐藏、停止公示来达到企业信用修复的效果。
那么,企业司法信息记录能做隐藏消除吗?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通过互联网公开审判流程信息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等规定来看,企业涉诉的所有信息记录如果有涉及国家秘密或应当保密、限制获取的审判流程信息,不得通过互联网进行公开,其余情况依法应当公开,但有部分情况,可以在结案后向人民法院提出不公开的申请,以消除该信息记录可能或已经给企业带来的不良影响。
二、企业司法信息记录信用消除怎么操作?
与企业的违规失信信息记录相比,企业司法信息记录的消除要复杂且难办得多,一是法律允许的范围有限,并非所有案件都可进行隐藏不公示,二是企业履行能力有限,许多情况下企业遭遇诉讼留下黑点,都是因为无力履行责任义务,从而被钉上黑点难以翻身。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企业司法信息记录信用消除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结案并履行法律判决规定的责任义务,与上诉方达成和解,最后与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沟通申请撤销公示记录,之后再逐一联络转载官方信息的第三方信息平台删除不良公示记录。此过程极其考验当事人的沟通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所涉及到的资料与流程也较为繁琐,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极为磋磨心态,而这也恰恰体现了企业信用修复的不易,因此企业应当更加珍惜、维护当前的信誉信用,严格要求自身,遵纪守法,诚信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