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是企业与客户、金融机构、供应商等各方建立信任的基础,在运营过程中,一旦出现了欠款不还、合同违约、逃税等类似失信行为,将面临信息公示、多部门联合惩戒等后果。会对企业的信用评级和声誉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法人也会因此受到一系列惩戒措施。
既然有信用受损,那么就肯定有修复这件事了。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越来越完善,企业信用问题也一直备受关注,很多企业便会采取企业信用修复的方式来解决企业出现的信用受损问题。那么,企业信用修复是不是合法的呢?
小编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企业信用修复的确是符合法律的。为什么呢?一起来看看。
我国曾颁发了《市场监督管理信用修复管理办法》和《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试行)》的法律法规,其中规定到企业可以通过开展信用修复的方式来修正或者提升自己的信用水平,相关政府部门都是认可并且支持的。
《市场监督管理信用修复管理办法》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为了鼓励违法失信当事人能够主动纠正违法失信行为、消除企业不良影响、重塑良好信用,以及规范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信用修复管理工作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其中就有提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需按照规定程序,将符合条件的当事人从经营异常名录中移除,并且恢复其个体工商户的正常记载状态。如果是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在按照相关程序做好信用修复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就可将其提前移除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以及提前撤下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的行政处罚等相关信息,并且还会依法解除相关管理措施。
《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试行)》则是为了规范信用修复工作,维护信用主体的合法权益,让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能够进一步法制化、规范化而在去年推出的新条例。
其中,明确指出了除去法律、法规和党中央、国务院政策文件明确规定不可修复的情形之外,满足相关条件(包括在纠正失信行为、履行相关义务)的信用主体可以按照要求向相关单位或者归集失信信息的信用平台提出申请,由认定单位或者平台按照相关规定,移除或终止公示失信信息。
所以,企业信用修复是合法的吗?这个问题相信大家已经有答案了,在我国,企业信用修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重视,并且受到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