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相关资讯>文章详情
专信通>资讯中心>相关资讯>文章详情

甘肃法院高质量审判执行优化营商环境

作者:每日甘肃| 来源:每日甘肃|icon419人看过
发布时间:2025-02-13 16:44:11|更新时间:2025-02-14 10:56:11
zanIcon
75
caiIcon
0
作者:每日甘肃|icon419人看过
来源:每日甘肃
发布时间:2025-02-13 16:44:11
更新时间:2025-02-14 10:56:11
摘要:甘肃法院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建机制、攻难题、提质效、优服务,出台多项制度机制,开展专项行动,强化指标监管,以法治先行推动安商护企。去年以来,全省法院在审判执行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甘肃打造营商环境标杆区域注入强劲司法动能。

    原标题:打好营商“法治牌”筑牢发展“硬支撑”——甘肃法院以高质量审判执行服务保障一流营商环境建设

    来源:每日甘肃

 

 

    打好营商“法治牌”筑牢发展“硬支撑”

    ——甘肃法院以高质量审判执行服务保障一流营商环境建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石丹丹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去年以来,全省法院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总体要求,立足审判执行主责主业,建机制、攻难题、提质效、优服务,以实际行动为企业纾困解难,助推全省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从逐步提升到跨越发展,为甘肃打造营商环境标杆区域注入强劲司法动能。

    以机制建设聚合力、强抓手

    制度是法治化的形式载体,制度建设是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基础。

    去年以来,省法院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公安厅、省人社厅等部门,出台服务招商引资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重点商标保护名录管理办法及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工作方案等,凝聚工作合力,厚植营商环境“法治沃土”,进一步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此外,省法院不断健全完善制度机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全省法院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工作方案,为全省法院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制度支撑。同时建立金融司法协同、“招商引资马上跟进”等机制,保障金融市场健康安全、护航“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实施。

    一子落,满盘活。各中、基层法院陆续出台制度机制,护航企业健康发展。

    ——定西市法院出台关于规范重整程序适用提升企业挽救效能的审判指引、关于破产程序中财产网络拍卖的实施办法等11项制度,进一步规范全市法院破产案件办理。

    ——临夏州法院瞄准企业经营活动难点痛点堵点,修订完善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27条提升举措等,编制“企业防范经营法律风险的三十项提示”,帮助企业提前发现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风险隐患。

    ——白银市法院创立“企业信用三重修复机制”,即被执行企业在依法履行相关法律义务后,法院依法删除该企业失信信息,解除限制高消费措施,并在最高法院被执行人信息网上屏蔽其失信信息,解除守信企业经营路障,加强对被执行人主动履行的正向激励。

    以专项行动攻重点、破难题

    在一起执行案件中,案件双方当事人系供货关系,甲公司从乙公司购得500余万元的货物后,一直未能支付货款,乙公司遂将甲公司诉至法院。

    经双方协商,定西市临洮县法院作出民事调解书,约定期限分三期支付全部货款,若其中任意一期不按期支付,则可申请全案执行。因甲公司未能按照调解书约定的要求按时支付,在法官的多次沟通下,甲公司负责人决定拿房产以物抵债。

    “这间房子是供应商以物抵债的,总面积159平方米,当时的单价是每平方米6030元,这样算下来就是958770元。”“不行,现在这个小区的房价已经下跌,按照原始报价我们是不能接受的。”

    在双方僵持的时候,法官调解说:“我们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房价按照开盘价计算确实不太合适,但是按照每平方米4000元折价也太低了。双方各退一步,拿出个大家都能接受的价钱。”

    最终,在双方律师的反复协商和法官的调解下,此套房产按每平方米5530元的价格完成了以物抵债,双方在调解书上签字并握手言和。

    在达成调解后,甲公司律师向执行法官提出申请:能否解除他委托人的“限高令”。因其委托人公司被上下游公司拖欠了大量工程款,“限高令”对他出行讨要欠债极为不便。

    “在你们履行了一部分款项的情况下可以酌情解除‘限高令’,但是剩下的款项必须尽快还清。”执行法官说,执行工作不仅要有力度,也要有温度,人性化的执行工作能推动企业走出僵局,形成良性循环。

    去年以来,全省法院持续开展“陇原风暴”执行行动,建立多项“司法查控”协同网办机制,执行到位率同比上升15.65个百分点,执行质效稳居全国前列。同时,对积极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及时修复信用4.2万人次,助推诚信甘肃建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此外,全省法院持续深化府院联动,建立企业破产援助资金、破产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坚持该出清的出清、能救活的救活,办结破产案件293件,破产案件结案率84.44%,稳居全国前列,40余家企业通过破产重整实现涅槃重生。

    以指标监管提质效、促公信

    去年以来,全省法院立足审判执行主责主业,坚持快办案、办好案,努力缩短办案周期、提升案件质量。

    兰州市法院紧盯审判执行各项指标,开展“审判质效提升攻坚年”活动,突出质量、效率、效果相统一,全面推进案件阅核,建立上诉案件跟踪、发回重审案件提级审理制度。

    金昌市法院紧盯审执相关司法数据,制定关于强化判后答疑助推案源治理的实施意见等,推动上诉率、申诉申请再审率持续降低,诉前调解成功率持续提升。

    甘南州法院主动与金融、妇联等机构以及全州人民调解组织对接,搭建金融调解中心、老兵调解室、巾帼工作室等多元解纷平台,争取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

    与此同时,全省法院优化“立审执”全流程诉讼服务,推动案件诉前分流、繁简分流,为企业提供多元解纷方式,推动涉企矛盾纠纷高效化解。全省法院超12个月未结案件由2022年初的6797件大幅减少到91件,平均结案时间由128天大幅减少到62天,审限内结案率同比上升9.6个百分点,案件办理用时更短、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聚焦营商环境核心指标监管调度,省法院打造营商环境信息平台2.0版,实现了对全省法院营商环境各项指标的自动抓取、动态监管和排名评价,更好统筹了指标监管与效果展示、规范指引与亮点培育。

    平台聚焦营商环境建设中由法院牵头的“解决商业纠纷”“办理破产”两项重点工作,精细化设定了24项监管指标,实时掌握涉企司法服务情况,及时预警和发现问题,为企业纾困解难。

    以“联企护商”办实事、优服务

    “现在对方正在如期履行中,履行情况乐观,多亏了法院的调解。”去年4月,天水市甘谷县法院诉服中心速裁团队对一起涉企买卖合同纠纷案进行案后回访,企业相关负责人将案件后续履行情况作了说明。

    此前,某科技有限公司因买卖合同纠纷将某碳素有限公司诉至甘谷县法院,该起案件标的额巨大,案涉产品质量鉴定难度高、专业性强,原、被告双方曾私下多次协商,纠纷均未得到解决。诉至法院后,速裁团队在调解上下足了功夫,进行了多次调解,最终使双方互谅互让,达成调解协议。

    “只有对方履行了义务,涉企纠纷才算真正得到化解,企业才能安心经营。”速裁团队法官表示。

    “调解+回访”是甘谷县法院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帮助企业快速解纷止争,督促案件履行的有力举措。近年来,甘谷县法院主动延伸司法审判职能,走进企业深入了解实际需求,推动建立健全企业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取得了实质性化解涉企纠纷工作的新成效。

    去年以来,全省法院跟进落实“包抓联”,组织开展“访企业、提建议、优环境、促发展”行动,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发布典型案例,引导企业依法经营、健康发展。

    全省法院干警联系对接各类市场主体9384户,开展送法进企业、法治体检等4024场次,化解矛盾纠纷1444起,帮办实事1887件,以法治先行推动安商护企。同时深入落实“诉讼服务十项承诺”,建立一体化集约送达体系、推进智慧诉讼服务平台实质化运行,以司法审判“加速度”提升经营主体“满意度”。

    “下一步,全省法院将在审判质效上再提升、在司法服务上再优化、在司法公信上再增强,坚定信心、干字当头,以高质量审判执行服务保障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省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投诉通道】

文章推荐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热门文章
article图片
企业环保信用评价等级是什么?怎么查询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等级是生态环境部门根据企业环保行为赋予的信用标识,反映企业环保成效。查询方式主要有:1.访问生态环境厅官网,输入企业信息即可查询信用等级及报告。2.利用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多方信用信息,便捷获取环保信用等级。3.咨询第三方信用评价机构,了解企业环保信用状况。
article图片
云南省发布《云南省信用修复“一件事”工作方案》
云南省发布《云南省信用修复“一件事”工作方案》,旨在提高信用修复效率,优化市场环境。计划到2024年8月底前整合相关数据信息,实现多部门与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接联通。到2024年10月底前,相关单位将提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实现服务高效统一,压减办理时长和成本,以提升企业获得感。
article图片
谢家集区市场监管局助企修复信用
谢家集区市场监管局积极行动,助力多家因未按时年报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完成信用修复。通过指导补报年报和协助申请移出,企业重获“信用牌照”。做到了强化信用监管,引导企业诚信经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惠企便企利企。
article图片
汉阳法院柔性执行,助企信用修复共赢
汉阳区法院结合评估制度与“五预”机制,妥善处理600万合同纠纷案。法院根据企业自评及需求,将案件定为黄色等级,协调双方给予宽限期。最终,被执行企业主动履行,法院出具《自动履行证明书》。同时,法院完善信用激励、预警、修复机制,促进涉企案件经济影响最小化,实现共赢。
article图片
青岛税务助力酒店解困,修复信用增发票额度
青岛石广酒店发票额度受限,税务部门主动上门服务,查明原因并辅导酒店修复纳税信用等级,成功从D级提升至M级,发票增额申请迅速获批。市南区税务局创新“三步走”工作机制,精准画像纳税人,助力企业重塑信用,3月内修复183户纳税人信用等级,减轻企业经营负担。
article图片
合肥市医保局加强信用管理,保障基金安全使用
合肥市医保局强化医保信用管理,出台《信用管理实施细则》,规范四大类医保基金使用行为主体。强化信用评价,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并与多部门共享信息。拓展评价结果应用,实施“四挂钩”制度,鼓励主动纠正失信行为,激励信用等级优秀的医药机构,共同维护医保基金安全。
article图片
运河行政:信用修复高效办,助力企业再出发
沧州运河区行政审批局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信用修复”服务,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并提前介入引导修复,已帮助68家企业修复信用。该局致力于以信用服务助力经济发展,为企业恢复信誉,再获“信用牌照”,展现了优质高效的服务水平。
article图片
克拉玛依首推“三书送达”助企信用修复
克拉玛依市交通运输局实施“三书送达”机制,向受罚企业同步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信用修复提醒函》及《指南》,助企快速修复信用。该举措已惠及400余家企业,完成修复7次。市交通局表示将继续优化机制,激发市场活力,营造守信氛围,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护航。
企信最新问答
交通运输联合失信企业能做信用修复吗?
常见问答125天前回复
交通运输联合失信惩戒企业可以进行信用修复。 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当企业被列入交通运输联合失信名单后,并非永久失去修复信用的可能。企业需要全面认识并纠正自身的失信行为,这可能涉及补缴罚款、完成整改要求、弥补受害者损失等。完成这些基础步骤后,企业需向相关主管部门提交详细的信用修复申请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整改报告、信用修复计划书、相关证明文件等等,若申请材料符合规定,且企业后续表现良好,无新的失信行为,相关部门会综合评估后,即会决定是否允许企业进行信用修复,恢复其正常的市场经营资格。
农民工工资范畴包括哪些?
常见问答148天前回复
"农民工工资范畴广泛,涵盖了农民工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后应当获得的各项劳动报酬。 首先,基本工资是农民工工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农民工的基本劳动价值。 此外,效益工资也是农民工工资的一部分,它根据用人单位的经济效益和农民工的工作绩效来确定。 加班工资则是农民工在超出正常工作时间外提供劳动所获得的报酬。除了这些基本组成部分,农民工工资还包括各项补贴,如餐补、交通补贴等,以及应扣除的养老金、失业金、医保金、公积金等社会保障费用。 这些补贴和扣除项共同构成了农民工工资的完整范畴。"
农民工包括哪些务工人群?
常见问答148天前回复
农民工的范畴广泛,主要指的是从农村流动到城市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村劳动力。具体而言,这一范畴涵盖了以下几类人群:首先,是那些在沿海城市长期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工人,他们构成了农民工的主体部分;其次,是在建筑工地上从事房屋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土木工人,他们的工作强度大、环境相对较差;再者,是运输和物流行业的搬运工,他们从事着货物装卸搬运等体力活;此外,个体工商户中的助手,如餐馆、修车铺中的帮手,以及部分从事家政服务的农村女性,也可以归为农民工的范畴。这些人群虽然职业各异,但共同的特点是拥有农村户籍,并在城市从事非农产业的工作。
企业信用修复是真的假的?
常见问答161天前回复
企业信用修复是真实存在的。当企业因违法违规行为导致信用受损后,可以通过一系列合规程序来恢复其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信誉状况。这些程序通常包括纠正失信行为、公开承诺、以及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等。企业信用修复的过程需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向失信信息认定单位提出申请,并经过审核同意后,才能对其失信信息进行相应调整。这一过程并非简单的删除或修改,而是需要企业付出实际努力,纠正失信行为并恢复信用。因此,企业信用修复是真实且合法的,但需要企业积极配合并遵循相关程序。
征信修复是真的假的?
常见问答161天前回复
征信修复是假的,而之所以传言是真的,主要是因为许多不法分子利用了消费者对征信修复知识的缺乏,进行虚假宣传和诈骗。他们通常声称能够删除或修改征信报告中的不良记录,如逾期、欠款等,但实际上这些行为是违法的。在中国,征信系统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管理的,其数据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准确性,任何未经授权的修改都是不被允许的。此外,根据征信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将予以删除,不存在其他修复方式,因此,从法律和安全的角度来看,所谓的“征信修复”往往虚假。
水利建设市场企业失信后最短公示期是多久?
常见问答163天前回复
水利建设市场企业失信后的最短公示期是根据失信行为的性质来确定的。 具体而言,若企业的失信行为被判定为一般失信信息,如涉及一些较为轻微的违规行为,那么其最短公示期通常为3个月。 这意味着,自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计算,相关失信信息将在全国水利监管平台上公示至少3个月。在此期间,企业无法申请提前终止公示,必须等待最短公示期满后才能考虑进行信用修复。这样的规定旨在确保公众有足够的时间了解企业的失信行为,并对其进行必要的监督。
tx
广告语
您的专信通专属顾问
让我们为您的企业保驾护航
点我咨询
关闭
icon
icon400-9919069
在线咨询
icon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