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相关资讯>文章详情
专信通>资讯中心>相关资讯>文章详情

吕梁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吕梁发布| 来源:吕梁发布|icon460人看过
发布时间:2025-02-07 10:36:30|更新时间:2025-02-08 10:00:21
zanIcon
67
caiIcon
0
作者:吕梁发布|icon460人看过
来源:吕梁发布
发布时间:2025-02-07 10:36:30
更新时间:2025-02-08 10:00:21
摘要:吕梁市通过政策、社会、服务环境优化,打造高效便捷政务服务,如“一季一座谈”机制、12345政务服务热线、“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等,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同时,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实施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推动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

    原标题:优化“软”环境构筑“硬”支撑——我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综述

    来源:吕梁发布

 

 

    厚植沃土万木兴,换得有凤远方来。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活力之源。去年以来,我市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在政策环境打造、社会环境营造、服务环境优化等方面持续发力,以优化营商“软”环境,构筑经济发展“硬”支撑。

    畅通渠道解难题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和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工作,落实“一季一推介、一季一座谈、一季一专利”常态化机制,建立每季度与企业家座谈制度,常态化开展民间投资公平准入、政策兑现、权益保护攻坚行动,让更多民营资本看到政府的诚意、看到营商环境的变化,让民营企业家在转型发展第一线扛大旗、走在前、做示范。

    每季度,市委、市政府领导与企业家面对面坐在一起,直奔问题,不搞繁文缛节,能解决的问题当场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为企业出谋划策。市工商联成立民营企业困难诉求工作专班,常态化征集全市民营企业困难诉求,征集到涉及金融、煤矸石固废处理、人才、土地、水利、能源、交通、氢能源项目发展、解封焦化产能等9大类问题诉求。对征集到的问题诉求清单化管理,分类梳理,精准施策,跟踪问效,推动解决。分管市领导领题,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对企业反映的问题认真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市民营企业困难诉求工作专班建立跟踪制度,对问题诉求进展情况及时跟踪问效。通过调研论证,推动市政府制定了《吕梁市利用煤矸石实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工作方案》《吕梁市“985”产业英才支持计划实施细则(试行)》等长效机制。企业家们表示,吕梁良好的营商环境让企业投资放心、发展安心,广阔的市场前景更是让企业满怀信心。

    建立政企“一季一座谈”机制的同时,我市充分发挥12345政务服务热线作用,构建了市、县职能部门组成的三级联动体系,开通了电话、微信、12345信箱、随手拍、吕梁通APP、一体化平台、投诉举报监督专线7种受理渠道,将解决企业群众问题诉求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不断提升服务质效。

    我市在全国率先打通了12345与12348和12366平台系统的互联互通,整合市、县各类热线104条,整合力度、覆盖部门全省第一。构建起与110、119、120、122、水、电、气、暖、通信等平台顺畅有序的联动机制。

    市政府督查室组建督查组,对13个县(市、区)、20个市直单位的159个承办单位就12345热线处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有效推动因部门推诿扯皮导致无法转派的760余件企业群众诉求得到解决。联合吕梁广播电视台对处办质效低和慢的承办部门进行督促,对涉及企业群众生产生活高频热点、难点诉求进行跟踪推动。12345热线联动市纪委监委设立了吕梁市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监督专线,弥补了12345在接到企业群众投诉举报中涉及违规违纪类诉求无法受理和转派的短板。

    12345政务服务热线还充分利用“7×24小时”优势,开创“一号受理,分类处办”工作模式,为企业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实时服务。设立营商环境、经营主体、税务分中心、法律援助分中心、社情民意调查等专席,分类处理企业群众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遇到的政务服务、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同时,与“帮代办”服务联动,提供电话帮办、网上代办、视频帮办等服务。

    高效便捷优服务

    2024年10月16日,我市首件“高效办成一件事”在吕梁市政务服务大厅成功落地。当天,王女士在“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顺利办理了注册成立“山西三鑫财务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的一系列手续,率先体验到首批“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带来的便捷与成效,实现了两个小时办结、当天出证。

    王女士表示:“不到一天时间,提交一套材料就能实现想办的‘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备案’‘税务智能开业’多项许可事项一次性办理,全程帮我们办,这对我们快速进入市场真是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工作人员还告诉我,准备好材料后还可一次性完成企业社会保险登记、企业医疗保险登记、住房公积金单位登记开户等事项的办理,真是既方便又快捷。”

    “高效办成一件事”是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2024年8月7日,我市出台了“高效办成一件事”实施方案,明确了将上线运行30个事项。“高效办成一件事”建立了统一的办事流程、资料清单、办理时限,受理出件窗口,破解了多年以来企业、人民群众多头跑的问题,办事时间较长问题,多头提交资料、重复提交资料等问题。

    我市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通过打造“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整合优化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备案、税务智能开业、企业社会保险登记、企业医疗保险登记、住房公积金单位登记开户等办理事项申请材料,材料由33份减少为14份;跑动次数由14次减缩为2次,办理时限由7个工作日精简至最快1.5个工作日。同时,我市积极推动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等关键信息的电子化,实现跨部门数据共享。此外,创新了宣传方式,制定“企业开办”一件事办事指南二维码及智能导办,以直观易懂的形式帮助群众操作,确保“一申就过”。

    此外,我市通过深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等措施,不断提升要素支撑和服务保障能力,努力为项目落地和企业发展营造优质的发展环境。2024年1-10月,全市9个开发区立项备案项目269个,其中实行承诺制办理的有81个;推进“标准地”向生产性服务业项目扩展,工业类开发区新增的工业用地全部以“标准地”形式出让,出让标准地15宗、1908.03亩,全面推广“标准地+标准化厂房”模式,新建标准化厂房8.8万平方米,实现各类企业“拎包入驻”;提升开发区“全代办”能力水平,全市9个开发区248个项目实行“全生命周期”领办代办服务,领办代办971件。

    守信践诺正风气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和高质量的社会信用环境,既是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有效保障。我市以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为根本,以健全信用规章制度、构建覆盖全社会信用信息系统为基础,以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为手段,有力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全市城市信用监测排名持续位居山西省前列。

    政务诚信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领头羊”。我市加大政府失信线索监测发现力度,按所属地、主管部门“即发现即转交”并挂牌督办,持续跟踪办理情况,着力解决各类政务失信问题,增强企业对城市的投资信心。通过开展治理“新官不理旧账”专项行动,着力解决朝令夕改、新官不理旧账、损害市场公平交易、危害企业利益、违约毁约拖欠等政务失信问题,增强企业对城市的投资信心。同时,我市积极构建全市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体系,已在税务、交通、金融、住建、能源、医疗等21个领域开展信用评级和分级分类监管,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如何让失信者寸步难行?我市充分发挥信用管理对企业的激励约束作用,探索建立红黑名单机制,依法依规组织实施严重拖欠农民工工资企业、失信被执行机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等“黑名单”失信惩戒工作,在市场准入、招标投标、申请财政资金、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限制,累计对201户“黑名单”企业实施失信惩戒。

    各级执法机关在做出行政处罚决定时,同步做好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提醒工作。“线上”在“信用吕梁”网站公示信用修复流程,企业按照流程自主完成修复,“线下”在全省率先设立政务服务中心信用服务窗口,现场帮助经营主体完成修复。

    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我市大力推动信用基础设施优化升级,不断提升信用平台服务水平。通过完善数据归集联络机制,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全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数据总量达1.2亿条,涵盖水、电、气、医保、企业登记、行政管理等各类信息,其中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双公示”信息月均归集2万条以上。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吕梁将以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增强企业获得感和发展信心,以一流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企业投资发展,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投诉通道】

文章推荐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热门文章
article图片
企业环保信用评价等级是什么?怎么查询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等级是生态环境部门根据企业环保行为赋予的信用标识,反映企业环保成效。查询方式主要有:1.访问生态环境厅官网,输入企业信息即可查询信用等级及报告。2.利用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多方信用信息,便捷获取环保信用等级。3.咨询第三方信用评价机构,了解企业环保信用状况。
article图片
云南省发布《云南省信用修复“一件事”工作方案》
云南省发布《云南省信用修复“一件事”工作方案》,旨在提高信用修复效率,优化市场环境。计划到2024年8月底前整合相关数据信息,实现多部门与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接联通。到2024年10月底前,相关单位将提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实现服务高效统一,压减办理时长和成本,以提升企业获得感。
article图片
谢家集区市场监管局助企修复信用
谢家集区市场监管局积极行动,助力多家因未按时年报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完成信用修复。通过指导补报年报和协助申请移出,企业重获“信用牌照”。做到了强化信用监管,引导企业诚信经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惠企便企利企。
article图片
汉阳法院柔性执行,助企信用修复共赢
汉阳区法院结合评估制度与“五预”机制,妥善处理600万合同纠纷案。法院根据企业自评及需求,将案件定为黄色等级,协调双方给予宽限期。最终,被执行企业主动履行,法院出具《自动履行证明书》。同时,法院完善信用激励、预警、修复机制,促进涉企案件经济影响最小化,实现共赢。
article图片
青岛税务助力酒店解困,修复信用增发票额度
青岛石广酒店发票额度受限,税务部门主动上门服务,查明原因并辅导酒店修复纳税信用等级,成功从D级提升至M级,发票增额申请迅速获批。市南区税务局创新“三步走”工作机制,精准画像纳税人,助力企业重塑信用,3月内修复183户纳税人信用等级,减轻企业经营负担。
article图片
合肥市医保局加强信用管理,保障基金安全使用
合肥市医保局强化医保信用管理,出台《信用管理实施细则》,规范四大类医保基金使用行为主体。强化信用评价,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并与多部门共享信息。拓展评价结果应用,实施“四挂钩”制度,鼓励主动纠正失信行为,激励信用等级优秀的医药机构,共同维护医保基金安全。
article图片
运河行政:信用修复高效办,助力企业再出发
沧州运河区行政审批局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信用修复”服务,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并提前介入引导修复,已帮助68家企业修复信用。该局致力于以信用服务助力经济发展,为企业恢复信誉,再获“信用牌照”,展现了优质高效的服务水平。
article图片
克拉玛依首推“三书送达”助企信用修复
克拉玛依市交通运输局实施“三书送达”机制,向受罚企业同步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信用修复提醒函》及《指南》,助企快速修复信用。该举措已惠及400余家企业,完成修复7次。市交通局表示将继续优化机制,激发市场活力,营造守信氛围,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护航。
企信最新问答
交通运输联合失信企业能做信用修复吗?
常见问答125天前回复
交通运输联合失信惩戒企业可以进行信用修复。 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当企业被列入交通运输联合失信名单后,并非永久失去修复信用的可能。企业需要全面认识并纠正自身的失信行为,这可能涉及补缴罚款、完成整改要求、弥补受害者损失等。完成这些基础步骤后,企业需向相关主管部门提交详细的信用修复申请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整改报告、信用修复计划书、相关证明文件等等,若申请材料符合规定,且企业后续表现良好,无新的失信行为,相关部门会综合评估后,即会决定是否允许企业进行信用修复,恢复其正常的市场经营资格。
农民工工资范畴包括哪些?
常见问答148天前回复
"农民工工资范畴广泛,涵盖了农民工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后应当获得的各项劳动报酬。 首先,基本工资是农民工工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农民工的基本劳动价值。 此外,效益工资也是农民工工资的一部分,它根据用人单位的经济效益和农民工的工作绩效来确定。 加班工资则是农民工在超出正常工作时间外提供劳动所获得的报酬。除了这些基本组成部分,农民工工资还包括各项补贴,如餐补、交通补贴等,以及应扣除的养老金、失业金、医保金、公积金等社会保障费用。 这些补贴和扣除项共同构成了农民工工资的完整范畴。"
农民工包括哪些务工人群?
常见问答148天前回复
农民工的范畴广泛,主要指的是从农村流动到城市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村劳动力。具体而言,这一范畴涵盖了以下几类人群:首先,是那些在沿海城市长期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工人,他们构成了农民工的主体部分;其次,是在建筑工地上从事房屋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土木工人,他们的工作强度大、环境相对较差;再者,是运输和物流行业的搬运工,他们从事着货物装卸搬运等体力活;此外,个体工商户中的助手,如餐馆、修车铺中的帮手,以及部分从事家政服务的农村女性,也可以归为农民工的范畴。这些人群虽然职业各异,但共同的特点是拥有农村户籍,并在城市从事非农产业的工作。
企业信用修复是真的假的?
常见问答161天前回复
企业信用修复是真实存在的。当企业因违法违规行为导致信用受损后,可以通过一系列合规程序来恢复其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信誉状况。这些程序通常包括纠正失信行为、公开承诺、以及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等。企业信用修复的过程需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向失信信息认定单位提出申请,并经过审核同意后,才能对其失信信息进行相应调整。这一过程并非简单的删除或修改,而是需要企业付出实际努力,纠正失信行为并恢复信用。因此,企业信用修复是真实且合法的,但需要企业积极配合并遵循相关程序。
征信修复是真的假的?
常见问答161天前回复
征信修复是假的,而之所以传言是真的,主要是因为许多不法分子利用了消费者对征信修复知识的缺乏,进行虚假宣传和诈骗。他们通常声称能够删除或修改征信报告中的不良记录,如逾期、欠款等,但实际上这些行为是违法的。在中国,征信系统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管理的,其数据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准确性,任何未经授权的修改都是不被允许的。此外,根据征信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将予以删除,不存在其他修复方式,因此,从法律和安全的角度来看,所谓的“征信修复”往往虚假。
水利建设市场企业失信后最短公示期是多久?
常见问答163天前回复
水利建设市场企业失信后的最短公示期是根据失信行为的性质来确定的。 具体而言,若企业的失信行为被判定为一般失信信息,如涉及一些较为轻微的违规行为,那么其最短公示期通常为3个月。 这意味着,自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计算,相关失信信息将在全国水利监管平台上公示至少3个月。在此期间,企业无法申请提前终止公示,必须等待最短公示期满后才能考虑进行信用修复。这样的规定旨在确保公众有足够的时间了解企业的失信行为,并对其进行必要的监督。
tx
广告语
您的专信通专属顾问
让我们为您的企业保驾护航
点我咨询
关闭
icon
icon400-9919069
在线咨询
icon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