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4闪光记忆】法治之力赋能营商更“赢商”
来源:滨州司法
2024闪光记忆
写在前面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此刻站在新一年的起点上
我们徐徐回望
2024年滨州市司法行政系统
为经济社会发展护航
为民生福祉加温
为平安建设发力
为法治滨州添彩
岁月镌刻奋斗足迹
让我们一起细数
这一年的闪光记忆
今日刊发第一期
法治之力赋能营商更“赢商”
2024年,滨州市司法行政系统始终以法治之力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程度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护航企业发展持续提振市场信心
发挥职能优势,为“市之要事”和“企之所需”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推动成立全省首家企业合规协会,联合山东航空学院和滨州职业学院建立企业合规研究院,与民营中心联合印发《滨州市企业合规建设指引(试行)》;出台《关于在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建立“三单两书一评”普法工作制度的通知》,推动开展涉企普法活动千余场。在全省范围内首推行政复议“入园区、进企业”活动,创新推出涉企纠纷“容缺受理”“绿色通道”等机制,新增涉企行政复议联系点218个,实现了商会、协会、规模以上企业行政复议咨询服务点全覆盖。
召开全市律师行业服务保障“三大战役”动员大会,迅速掀起律师行业服务保障“三大战役”热潮。截至目前,全市律师服务招商引资24项,涉及金额34.1亿元。服务“黄河智谷”等项目建设74项,涉及金额140.5亿元。全市律师服务工业经济184项,帮助企业解决问题628个。
维护企业权益推动社会公平建设
全力守护企业合法权益,是稳固企业发展根基、保障市场公平竞争秩序、驱动企业持续创新与稳健前行的关键所在。在全市开展涉企行政执法案件经济影响评估试点、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热线合作机制试点,建立“两书同达”“复执联动”等工作机制,编制出台《滨州市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和一般违法行为减轻行政处罚事项清单》《滨州市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强制措施事项清单》《滨州市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对一些符合条件的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或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执法部门累计办理不罚、轻罚案件3964起,向企业送达“信用修复告知书”6606份,惠及市场主体3880个,减免涉案金额3204万元,向各类企业推送合规信息10000余条,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深入推进涉企执法阳光监督改革,推动出台《滨州市提升行政执法质量若干措施》,探索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建立合作机制,开通滨州市涉企执法阳光监督平台、“法治滨州”公众号投诉举报平台,设立市级行政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16个,促进行政执法机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百名律师进企业”公益法律服务活动,共计68家律所、312名律师参与其中,开展法律宣传活动260场次,参与职工达5800余人;为333家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发现问题230个,出具法治体检报告101份,提出法律指导意见340个。
发展涉外法治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既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长远所需,也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当务之急。
今年,滨州成功承办了山东省律师行业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研讨会,会上举行了滨州市涉外法律咨询专家聘任仪式和律企对接战略合作签约仪式。首次通过聘任形式,确定了10余位涉外法律专家担任法律咨询顾问,探索出政府引导、律协搭桥、市场调节、契约管理的人才柔性引进模式,进一步壮大了滨州市涉外法律服务专家队伍和力量,有效助力滨州高水平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
滨州市司法局将紧紧围绕“一带一路”等国家重要发展战略,将优化营商环境摆在开放环境建设的核心位置,聚焦“服务品质更优”,牢固树立“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的理念,强化律师、公证、商事调解等方面的涉外法律服务工作,组织实施好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培养计划,切实提升滨州市在涉外经济活动中的法律服务能力,为全市企业“走出去”及外资“引进来”提供全方位法律支持和专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