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区市场监管局巧用“加减乘除法”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来源:峡山发布官微
今年以来,峡山区市场监管局以“服务企业发展就是服务经济发展”改革为己任,突出服务质量,通过巧用“加减乘除法”,在知识产权做大做强、降低准入门槛、减轻企业负担、提升监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想办法、出实招,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积强劲动能,助力全区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知识产权做“加法”,汇聚优质生产力。通过“导航式”服务,实现政策精准推送。开展大走访送政策行动,摸清企业知识产权方面的现状和诉求,对41家企业涉及132个专利建立动态台账,有针对性地做好政策匹配工作;归总专利申请、商标注册、地理标志商标申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相关政策,累计发放《惠企政策明白纸》200余份,促进知识产权价值实现。推行“管家式”帮扶,实现上门指导代办。优选6家企业作为“高端品牌培育企业”,由科级干部担任企业“质量管家”,打造企业高质量发展“样板间”,以点带面,力争培育一批品牌知名度高、核心竞争力强、社会影响力大的企业;针对专利导航、成果转化、奖项申报、专利补贴等采取“面对面”上门指导代办,指导9家企业,涉及21个专利,完成专利补贴申报1.556万元,累计完成各项补贴21.466万元。截至10月底,峡山区专利授权154件,同比增长49.51%,维持十年以上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件,同比增长100%。开展“政银企”对接,实现“知产”“资产”转化。组织召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银企”对接会4次,深入探讨知识产权最新政策、专利转移转化方式、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推动高价值知识产权由“知产”变“资产”,切实帮扶企业解决资金紧、融资难问题。
审批流程做“减法”,准入准营更便捷。简化审批流程。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工作要求,联合区建设交通局、消防救援大队、政务服务中心,将涉及开办餐饮店的多个审批事项进行整合,打通壁垒,实现了“一套材料、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次办结”的新模式,最大限度利企便民,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协同配合。牵头制定印发《峡山区开办餐饮店“一件事实施方案》,重点解决开办餐饮店“一件事”一窗受理、事项联办、数据协同、材料流转等问题,最大限度利企便民,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提升办事效率。提供线上线下咨询服务,帮助申请人了解办理流程和要求,推行全程电子化登记,方便申请人提交申请材料,加强对餐饮店的指导和服务,帮助其规范经营,申请人提交材料后最快当天即可获证。9月6日,“开办餐饮店一件事”系统成功发放峡山区首张《食品经营许可证》,申请人当天即获证。
创新引领做“乘法”,助企纾困促发展。开展集团式帮扶。围绕企业在用工、融资、订单等方面的痛点难点,摸实情、查症结、理思路、找对策,以“店小二”“五星小保姆”服务理念切实为企业解决所面临的政策享受、人才用工、市场拓展、营商环境等“急难愁盼”问题。开展惠企政策直送。坚持主动靠前服务,整合市场监管领域及企业开办方面第一批涉企政策,形成明白纸,涉企政策“扫一扫”即可“码”上查看;到企业送政策,推进惠企政策直通直达、企业直感直享,从人找政策变为送政策入企。推行“一线工作法”,在走访过程中与企业建立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开展知识产权“大走访”。建立310件专利清单企业库和专利库,进行遍访活动,详细了解企业经营、知识产权运用和高质量发展等状况,进一步摸清企业知识产权现状和诉求,做到“带着政策去、奔着问题去、揣着方案去”,归集专利申请、商标注册、地理标志商标申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相关政策,为41家企业及132个专利权人发放《惠企政策明白纸》200余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32件。
科学监管做“除法”,宽严相济增活力。推进综合监管。推行多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分类建立“一单两库”,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大力推进信用等级高低差异化监管,以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为依托,将抽查结果、失信“黑名单”曝光,发挥信用联合惩戒“利剑”作用,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开展案卷评查。各科所评查人员对办案中常见的疑难问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以评促学、以案代训,提高文书制作与监管执法规范化水平。增强执法办案工作时效和程序规范度,落实免罚、轻罚清单,做到过罚相当、宽严相济、惩教并举,以办案成效和良好形象诠释责任担当和为民情怀。启动信用修复机制。持续推动“预防为主、轻微免罚、事后回访、重违严惩”的市场监管服务型执法新模式和信用修复制度,营造宽松包容的市场发展环境。全面落实包容审慎监管机制,将规范引导嵌入监管执法关键节点,全方位多领域综合运用指导建议、劝告提醒约谈整改、“两轻一免”等柔性执法措施,体现行政执法的温度,企业守法合规经营意识有效提升,法治化、市场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得到明显优化。
通讯员|李海廷
编辑|王建辉
审核|韩瑜
复审|王光军
终审|王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