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法护航啄而不辍|信用修复Plus版助力破产企业“浴火重生”
来源:泰州海陵法院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法治既是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又是营商环境的制度动力和根本保障,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要以实际行动不断优化司法服务质量,为市场主体提供全方位的行为规制与精准有力的法治保障。
今年以来,海陵区人民法院倾力打造“海法护航啄而不辍”司法品牌,以司法护企、惠企、安企、助企为目标,持续擦亮我院全国“三八红旗集体”金字招牌,对“法治啄木鸟”党建项目提档升级,做到党委中心工作部署到哪里,司法服务保障就跟进到哪里,为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泰州市海陵区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推出《海法护航啄而不辍》栏目,实时发布此项品牌工作的亮点举措、优秀案例和经验总结,努力实现办案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提要
根据现行企业破产法规定,在破产重整程序与和解程序中,债务人的主体资格得以存续,并在程序终止(终结)后继续存续,其中重整程序,更为看重企业的重生与持续经营,而企业信用,往往影响的不仅是企业能否能够恢复其市场占有率与其原有的商誉,更关乎企业融资及上下游的运营。因此,企业重整计划的执行过程中,解决债务人企业信用修复的问题势在必行。
近日,泰州市海陵区人民法院首次通过府院联动机制,针对重整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对信用修复证明书进行功能升级,为重整企业破茧重生提供助力支持。
案件详情
作为当年的网红创业项目,共享单车的故事已经鲜有人在意了,曾经趁着共享经济之风起飞的企业也一落千丈,被时代无情扫入历史的尘埃……
泰州某车业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成立20年的地区老牌企业,在共享经济时代曾一度依靠向美团单车、摩拜单车等厂家供应零部件,赚取高额收益,发展前景一片大好,奈何市场发展瞬息万变,伴随共享单车市场遇冷,该公司生产效益严重下滑,诸多货款难以收回,导致债务集中爆发,一时间企业发展陷入困境。
在法院强制执行的过程中,经调查了解,该车企曾将名下闲置厂房出租给江苏省某知名家具公司用于配件生产,该公司先后投资近2000万用于配置、升级厂房设备,且设备均深度埋设地下,若是强制执行对厂区进行腾空,拆除费用预计900万元,案涉当事人之间矛盾巨大,执行陷入僵局。在详细了解案涉部分厂房承租人江苏某家具公司意向后,得知该家具公司经济实力雄厚,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有意扩大生产规模,接手该车企其余厂房进行改造作为自身产品生产线。因此,执行法官经过综合评估后暂停本案执行,由执行局“宾宾有礼”工作室联合民二庭“啄木鸟”团队组成该案“执破融合”工作专班。
执转破过程中,海陵法院“执破融合”工作专班提出,可以通过破产重整的方式,由某家具公司作为重整投资人为该车企注入资金,从而盘活该车企,家具公司通过接手该车企,也有利于满足自身经营业务扩大的需求。在“执破融合”工作专班的指导下,管理人以某家具公司作为托底重整投资人进行“假马竞标”,最终某家具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以最高价5500万取得重整人资格。
在重整计划当中,虽然已经设置了合理的执行期,以便企业通过恢复经营进行盈利,用于偿还债务,但是由于原先该车企背负多重债务,重整新生后仍背负着重整前的信用瑕疵,其在市场上的信誉及价值判断大打折扣,导致在融资贷款、招标采购、资质认定、行政审批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不利于长期发展,若是不能妥善处理该问题,新生企业后续经营必将举步维艰甚至有可能走向二次破产。
分管海陵法院破产工作的副院长顾国华指出,审理此案的意义不仅仅是通过破产重组一揽子解决债权债务纠纷,更重要的是在重整程序中一次性消除企业负面信用信息,尽快满足其对商业融资的需求。唯有妥善解决重整企业的信用修复问题,才能保障重整企业不仅“活下来”,更是“活得好”。
为此,海陵法院“执破融合”工作专班有效运用府院联动机制,根据重整企业后续生产经营需求,对原先使用的信用修复证明书进行了全方位的优化升级,除原有司法修复功能外,还增添金融信用修复、工商信用修复、税务信用修复等功能,以“一站式”信用修复方式,一揽子消除企业历史负面信息,打通拯救市场主体的最后一公里,帮助重整企业“浴火重生”,焕发勃勃生机。
据承办法官后续回访得知,某家具公司入驻重整企业后,已顺利开设智能家居生产线,半年度销售额高达6000万元,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解决民生就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啄木鸟”团队负责人民二庭庭长姜琴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府院联动机制优势,凝聚改革合力,聚焦解决破产实践中突出问题,帮助破产重整企业恢复“造血能力”,真正解决重整企业因信用修复不到位而导致“后续发力”疲软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