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相关资讯>文章详情
专信通>资讯中心>相关资讯>文章详情

高新法院三次松绑助失信企业重获生机

作者:襄阳高新区法院| 来源:襄阳高新区法院|icon601人看过
发布时间:2025-01-22 14:14:39|更新时间:2025-01-23 18:17:00
zanIcon
69
caiIcon
0
作者:襄阳高新区法院|icon601人看过
来源:襄阳高新区法院
发布时间:2025-01-22 14:14:39
更新时间:2025-01-23 18:17:00
摘要:襄阳高新区法院依据《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信用预警和修复细则》,连续三次对一家深陷债务纠纷的智能装备企业暂缓信用惩戒,帮助其从困境中恢复,实现满负荷生产。该企业已偿还约120万元欠款,与14家供应商的债务纠纷大部分得到解决。

    原标题:媒体聚焦|《湖北日报》:法院三次松绑让“诚而不幸”企业重获新生

    来源:襄阳高新区法院

 

 

    1月21日,湖北日报以《法院三次松绑让“诚而不幸”企业重获新生》为题,对高新法院紧扣“公正与效率”主题,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积极探索信用承诺、修复机制,帮助企业纾困解难、补血输气进行了报道。

    全文如下:

    近日,襄阳市某智能装备企业向一家材料供应商转账20余万元。这是近2个月以来,该企业偿还的第6笔欠款,总金额约120万元。

    2024年4月、5月、11月,襄阳高新区人民法院依照《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建立被执行人信用预警和修复机制的实施细则(试行)》,连续三次对该企业进行暂缓(解除)信用惩戒,帮助其从深陷债务纠纷、难以为继变为满负荷生产。

    该企业位于襄阳市高新区,凭借数十项专利技术,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高峰时年营业收入超6亿元。

    然而,迅猛发展的脚步在2017年戛然而止——顺利完成外省一个项目后,由于业主单位资金链紧张,无法支付4000余万元应收账款,进而导致该企业拖欠14家供应商各类款项近1200万元。

    2020年,这14家供应商向襄阳高新区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供应商胜诉。但该企业无财产可供执行,遂被法院采取信用惩戒,公司法人代表被限制高消费。征信受损,导致常年的合作商另谋高就,曾经的订单遗失殆尽,企业业绩每况愈下,难以为继。

    转眼来到2024年4月,该企业受邀参加外省项目招标,凭借先进的施工工艺顺利中标,标的额1000万元。短暂喜悦过后,是深深担忧——对方会和一家“失信惩戒”企业签约合作吗?

    万般无奈之下,2024年4月23日,该企业向襄阳高新区人民法院执行局申请暂缓信用惩戒,并承诺“项目盈利后积极化解执行案件”。

    接到申请的襄阳高新区人民法院执行局负责人温继若没有贸然下结论,于次日走进企业,看生产、查账目,将真实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

    随后,襄阳高新区人民法院组织召开专题会议,最终认定该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现有债务均为正常商业采购,无恶意拖欠、民间借贷等债务纠纷。

    4月25日,襄阳高新区人民法院执行局依照《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建立被执行人信用预警和修复机制的实施细则(试行)》,暂缓对其进行信用惩戒一个月。挣脱束缚,轻装上阵,该企业不仅顺利签约,同时还参与了另外2个项目竞标。

    5月25日,一个月期满,该企业提出延续申请。因前期项目已有实质性进展,襄阳高新区人民法院科学评估后,对其再次暂缓信用惩戒三个月。法院两次“松绑”,企业不负众望,3个订单悉数收入囊中。

    2024年11月8日,该企业略有盈余,便主动联系襄阳高新区人民法院,偿还两家供应商欠款23万余元。

    满满的诚意博得了第三次“松绑”——为了让企业更好地发展,早日还清欠款,襄阳高新区人民法院提出撤销对该企业的信用惩戒,涉案供应商全票通过。

    温继若说,在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法院也要最大限度减少对被执行人权益的影响,保护“诚实而不幸”被执行人的合法权益。

    截至目前,该企业已偿还约120万元,与14家供应商的债务纠纷中,4件执行结束,2件达成和解,其余即将达成和解。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投诉通道】

文章推荐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热门文章
article图片
企业环保信用评价等级是什么?怎么查询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等级是生态环境部门根据企业环保行为赋予的信用标识,反映企业环保成效。查询方式主要有:1.访问生态环境厅官网,输入企业信息即可查询信用等级及报告。2.利用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多方信用信息,便捷获取环保信用等级。3.咨询第三方信用评价机构,了解企业环保信用状况。
article图片
云南省发布《云南省信用修复“一件事”工作方案》
云南省发布《云南省信用修复“一件事”工作方案》,旨在提高信用修复效率,优化市场环境。计划到2024年8月底前整合相关数据信息,实现多部门与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接联通。到2024年10月底前,相关单位将提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实现服务高效统一,压减办理时长和成本,以提升企业获得感。
article图片
谢家集区市场监管局助企修复信用
谢家集区市场监管局积极行动,助力多家因未按时年报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完成信用修复。通过指导补报年报和协助申请移出,企业重获“信用牌照”。做到了强化信用监管,引导企业诚信经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惠企便企利企。
article图片
汉阳法院柔性执行,助企信用修复共赢
汉阳区法院结合评估制度与“五预”机制,妥善处理600万合同纠纷案。法院根据企业自评及需求,将案件定为黄色等级,协调双方给予宽限期。最终,被执行企业主动履行,法院出具《自动履行证明书》。同时,法院完善信用激励、预警、修复机制,促进涉企案件经济影响最小化,实现共赢。
article图片
青岛税务助力酒店解困,修复信用增发票额度
青岛石广酒店发票额度受限,税务部门主动上门服务,查明原因并辅导酒店修复纳税信用等级,成功从D级提升至M级,发票增额申请迅速获批。市南区税务局创新“三步走”工作机制,精准画像纳税人,助力企业重塑信用,3月内修复183户纳税人信用等级,减轻企业经营负担。
article图片
山西助力企业信用修复,营造更优营商环境
税收“黑名单”制度完善,失信惩戒与守信激励联动,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税务局积极支持企业信用修复,撤出10户企业“黑名单”,鼓励自我纠错。未来将规范失信行为认定、惩戒、修复机制,营造更优税收营商环境。
article图片
运河行政:信用修复高效办,助力企业再出发
沧州运河区行政审批局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信用修复”服务,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并提前介入引导修复,已帮助68家企业修复信用。该局致力于以信用服务助力经济发展,为企业恢复信誉,再获“信用牌照”,展现了优质高效的服务水平。
article图片
克拉玛依首推“三书送达”助企信用修复
克拉玛依市交通运输局实施“三书送达”机制,向受罚企业同步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信用修复提醒函》及《指南》,助企快速修复信用。该举措已惠及400余家企业,完成修复7次。市交通局表示将继续优化机制,激发市场活力,营造守信氛围,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护航。
企信最新问答
交通运输联合失信企业能做信用修复吗?
常见问答193天前回复
交通运输联合失信惩戒企业可以进行信用修复。 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当企业被列入交通运输联合失信名单后,并非永久失去修复信用的可能。企业需要全面认识并纠正自身的失信行为,这可能涉及补缴罚款、完成整改要求、弥补受害者损失等。完成这些基础步骤后,企业需向相关主管部门提交详细的信用修复申请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整改报告、信用修复计划书、相关证明文件等等,若申请材料符合规定,且企业后续表现良好,无新的失信行为,相关部门会综合评估后,即会决定是否允许企业进行信用修复,恢复其正常的市场经营资格。
农民工工资范畴包括哪些?
常见问答216天前回复
"农民工工资范畴广泛,涵盖了农民工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后应当获得的各项劳动报酬。 首先,基本工资是农民工工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农民工的基本劳动价值。 此外,效益工资也是农民工工资的一部分,它根据用人单位的经济效益和农民工的工作绩效来确定。 加班工资则是农民工在超出正常工作时间外提供劳动所获得的报酬。除了这些基本组成部分,农民工工资还包括各项补贴,如餐补、交通补贴等,以及应扣除的养老金、失业金、医保金、公积金等社会保障费用。 这些补贴和扣除项共同构成了农民工工资的完整范畴。"
农民工包括哪些务工人群?
常见问答216天前回复
农民工的范畴广泛,主要指的是从农村流动到城市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村劳动力。具体而言,这一范畴涵盖了以下几类人群:首先,是那些在沿海城市长期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工人,他们构成了农民工的主体部分;其次,是在建筑工地上从事房屋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土木工人,他们的工作强度大、环境相对较差;再者,是运输和物流行业的搬运工,他们从事着货物装卸搬运等体力活;此外,个体工商户中的助手,如餐馆、修车铺中的帮手,以及部分从事家政服务的农村女性,也可以归为农民工的范畴。这些人群虽然职业各异,但共同的特点是拥有农村户籍,并在城市从事非农产业的工作。
企业信用修复是真的假的?
常见问答229天前回复
企业信用修复是真实存在的。当企业因违法违规行为导致信用受损后,可以通过一系列合规程序来恢复其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信誉状况。这些程序通常包括纠正失信行为、公开承诺、以及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等。企业信用修复的过程需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向失信信息认定单位提出申请,并经过审核同意后,才能对其失信信息进行相应调整。这一过程并非简单的删除或修改,而是需要企业付出实际努力,纠正失信行为并恢复信用。因此,企业信用修复是真实且合法的,但需要企业积极配合并遵循相关程序。
征信修复是真的假的?
常见问答229天前回复
征信修复是假的,而之所以传言是真的,主要是因为许多不法分子利用了消费者对征信修复知识的缺乏,进行虚假宣传和诈骗。他们通常声称能够删除或修改征信报告中的不良记录,如逾期、欠款等,但实际上这些行为是违法的。在中国,征信系统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管理的,其数据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准确性,任何未经授权的修改都是不被允许的。此外,根据征信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将予以删除,不存在其他修复方式,因此,从法律和安全的角度来看,所谓的“征信修复”往往虚假。
水利建设市场企业失信后最短公示期是多久?
常见问答230天前回复
水利建设市场企业失信后的最短公示期是根据失信行为的性质来确定的。 具体而言,若企业的失信行为被判定为一般失信信息,如涉及一些较为轻微的违规行为,那么其最短公示期通常为3个月。 这意味着,自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计算,相关失信信息将在全国水利监管平台上公示至少3个月。在此期间,企业无法申请提前终止公示,必须等待最短公示期满后才能考虑进行信用修复。这样的规定旨在确保公众有足够的时间了解企业的失信行为,并对其进行必要的监督。
tx
广告语
您的专信通专属顾问
让我们为您的企业保驾护航
点我咨询
关闭
icon
icon400-9919069
在线咨询
icon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