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落实信用修复“一件事”苏州助企增信有妙招
来源:光明网
“没想到我们公司有二十多条失信记录,都不知道该怎么修复。今天有机会培训,我要好好学一学。”苏州某道路运输有限公司员工参加吴江区交通运输局举办的信用修复专场培训,熟练掌握了信用修复的流程步骤,完成了公司二十多条失信记录的修复。
为切实帮助企业减负增信,优化全市营商环境,今年以来,苏州市相继出台高效办成企业信用修复“一件事”实施方案以及“助企增信”专项行动方案,明确了相关工作内容,落实落细了相关工作部署,为推进全市高效办成企业信用修复“一件事”明方向、指路子。
全面推行“两书同达”落地实施,开展入企宣讲、上门指导等宣传服务,同时充分利用官方网站、微信等平台将政策信息送达企业,形成线上线下“双线”并行的推广模式,拓宽企业获取信息渠道,提高企业信用修复政策知晓度。以“政府推动、机构组织、企业自愿”为原则,引入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开展公益性信用修复培训12场,辅导企业815家。
建立全方位信用服务体系。通过增设线上线下服务窗口、配备专职人员、优化服务流程,为企业提供便捷服务。“我们对信用修复流程做了大幅简化,现在企业可以线上直接办理。如果没有线上办理条件,也可在线下修复窗口一次性办妥,不用再反复跑多个部门了。”据苏州市发改委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我们全面依托信用中国(江苏苏州)网站‘信用修复’专栏,为企业提供信用修复申请、办理、结果送达等环节全流程在线‘一网申请’‘一网办理’。同时,还将信用服务下沉到基层服务站,增设了‘信用修复’专窗,配备了专职人员,为企业提供一对一、面对面的咨询指导、帮代办等‘一站式服务’,为企业信用修复给予最大方便”。
苏州市“信用修复”窗口正“多点开花”。苏州工业园区信用修复“帮代办”线上窗口已累计为144家企业建立修复咨询服务档案,帮助58家企业完成所有行政处罚修复;在太仓和吴江等地,越来越多的“信用修复”窗口成为“企业身边的信用管家”;高新区建成多个“苏新办·企航家”一站式政企服务站点,累计为300余家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获得企业纷纷点赞。
创新预警提醒机制。市发改委综合运用AI智能语音外呼平台,以智能外呼代替人工呼叫,大大提升了信用修复通知效率。市税务系统推出“信易达”全链条纳税信用预警提醒服务,相关做法已在全省、全国税务系统复制推广。仅常熟市税务局已累计推送全链条纳税信用预警提醒信息344户次,共72户次纳税人信用评价分数得到提升,有效解决了企业信用评价滞后性问题,充分发挥了纳税信用正向激励作用。各部门建立预警提醒机制,有效提升了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解决了企业“失信风险预警不足”“产生风险不自知”等问题。
健全协同共治机制。多措并举实现企业信用修复结果互认,切实解决失信企业“多头修复”问题。一是打通“信用中国”“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服务平台信用信息共享通道,打破数据壁垒,实现信用修复结果共享、结果互认和撤销公示,实现“一次办理,协同共享”。二是加强各板块、各部门、各层级对接沟通,形成修复合力,为企业修复信用提供便利。三是建立异地修复机制,实现跨区域信用修复办理和结果共享。
开展高频失信企业专项治理。针对3年内失信记录超过10次的企业,由行业主管(监管)部门通过提示约谈、开展信用承诺、跟踪践诺情况等途径,督促治理对象及时完成信用修复,减少高频失信企业数量。市交通运输局建立“苏锡常通”四市异地修复合作机制,为企业提供异地修复服务,解决“多头跑”问题,已累计帮扶67家企业;吴江区交通运输局开展信用修复集中培训,点对点指导148次,完成信用修复438条,协助完成异地修复36条,有效实现了营商环境的再提升。
下一步,苏州市将持续深化高效办成企业信用修复“一件事”,进一步完善企业信用修复工作机制,努力实现办事方式多元化、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材料最简化、办事成本最小化,为企业提供更优质、更便利的服务,不断提升企业体验感和满意度,为全市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信用能量。(邹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