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相关资讯>文章详情
专信通>资讯中心>相关资讯>文章详情

钦州创新公共资源交易监管获佳绩

作者:广西改革| 来源:广西改革|icon754人看过
发布时间:2024-11-26 10:32:11|更新时间:2024-11-26 14:52:21
zanIcon
65
caiIcon
0
作者:广西改革|icon754人看过
来源:广西改革
发布时间:2024-11-26 10:32:11
更新时间:2024-11-26 14:52:21
摘要:钦州市通过深化技术和制度改革创新,融合监管、交易平台数据信息,明确部门职责,建立闭环监管机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打造智慧监管新模式,并创新信用监管,健全行业诚信公约,着力构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新格局,取得显著成效,在全区优化营商环境评估中多次名列前茅。

    原标题:钦州市织密监管网络构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新格局

    来源:广西改革

 

 

    为促进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健康有序运行,钦州市深化技术和制度改革创新,融合监管、交易平台数据信息,建立健全“1+N”监管机制,着力构建钦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新格局。2021年、2022年在全区优化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中招标投标指标分别获得第二名和第一名,2023年招标投标异议投诉和行政监督指标位列全区第一。

    明确部门职责,建立闭环监管机制

    聚焦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实践中的短板弱项,理清相关部门监管职责,建立健全“1+N”监管机制,“1”是钦州市行政审批局(钦州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办公室)统筹协调全市公共资源交易活动,“N”是由财政、自然资源、住建、交通、水利、农业农村、国资等行业部门对招投标实施直接监管,形成标前、标中、标后联动的监管闭环模式。完善监管协同机制,修订完善《钦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钦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等,细化部门职责、明确目标任务,打破部门监管壁垒,构建齐抓共治格局。建立“一标一评”标后数据分析服务以及线索移交、问题反馈、监督查处全链条闭环工作机制,利用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交易系统数据信息及标前、标中、标后各监管环节的信息,及时发现和移交招投标过程中违法违规问题线索,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活动规范化、制度化。

    整合技术手段,打造智慧监管新模式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依托监管平台实行全链条监管,开启全程实时“线上”监管新模式。

    一是建立常态化全过程在线监管模式。依托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监管系统,行业监督部门开展交易各环节在线审核、开评标全过程在线查看、质疑投诉在线处理、监督管理在线留痕、分析数据在线形式,实现公共资源交易智慧化监管。综合监管部门对交易“标前”“标中”“标后”三个阶段设置的160余个预警点进行监测,根据预警信息及时摸排项目交易中存在的问题,督促相关监管单位及时跟进追踪。

    二是建成公共资源交易数据监测分析平台。印发《公共资源交易专题分析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专题分析会议,根据平台汇聚数据,重点开展“标王”“陪标专业户”分析,分析会成果以《政务信息》形式向钦州市纪委监委及相关行业监督部门推送,各行业监管部门结合标书特征进一步监督核查。

    创新信用监管,健全行业诚信公约

    着力防范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诚信缺失,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制度。

    一是健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招标代理机构进场登记时,通过桂建云平台查询代理机构诚信分、诚信记录情况,严禁列入黑名单的代理机构进入平台从事招标代理工作,将公共资源交易信用信息归集上传到钦州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二是落实信用考评制度。制定出台《钦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代理机构进场交易行为信用考评制度》《钦州市加强公共资源交易评标专家现场考核管理制度》等,对进场交易项目的代理机构和评标评审专家进行“一标一评”考核评价,考评结果定期在网上公示,并报相关项目业主及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有不良行为的,将按照规定录入“广西建筑市场监管云平台(桂建云)”。

    三是健全信用评价应用体系。制定出台《进一步做好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强我市建筑业企业诚信综合评价成果应用的通知》《钦州市建筑业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办法(试行)》,把信用评价结果运用到建筑工程领域招标投标全过程,推进行业诚信建设。

    编辑:刘雪馨

    审核:吴娜

    指导编辑:韩鹏飞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投诉通道】

文章推荐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热门文章
article图片
企业环保信用评价等级是什么?怎么查询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等级是生态环境部门根据企业环保行为赋予的信用标识,反映企业环保成效。查询方式主要有:1.访问生态环境厅官网,输入企业信息即可查询信用等级及报告。2.利用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多方信用信息,便捷获取环保信用等级。3.咨询第三方信用评价机构,了解企业环保信用状况。
article图片
云南省发布《云南省信用修复“一件事”工作方案》
云南省发布《云南省信用修复“一件事”工作方案》,旨在提高信用修复效率,优化市场环境。计划到2024年8月底前整合相关数据信息,实现多部门与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接联通。到2024年10月底前,相关单位将提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实现服务高效统一,压减办理时长和成本,以提升企业获得感。
article图片
谢家集区市场监管局助企修复信用
谢家集区市场监管局积极行动,助力多家因未按时年报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完成信用修复。通过指导补报年报和协助申请移出,企业重获“信用牌照”。做到了强化信用监管,引导企业诚信经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惠企便企利企。
article图片
汉阳法院柔性执行,助企信用修复共赢
汉阳区法院结合评估制度与“五预”机制,妥善处理600万合同纠纷案。法院根据企业自评及需求,将案件定为黄色等级,协调双方给予宽限期。最终,被执行企业主动履行,法院出具《自动履行证明书》。同时,法院完善信用激励、预警、修复机制,促进涉企案件经济影响最小化,实现共赢。
article图片
青岛税务助力酒店解困,修复信用增发票额度
青岛石广酒店发票额度受限,税务部门主动上门服务,查明原因并辅导酒店修复纳税信用等级,成功从D级提升至M级,发票增额申请迅速获批。市南区税务局创新“三步走”工作机制,精准画像纳税人,助力企业重塑信用,3月内修复183户纳税人信用等级,减轻企业经营负担。
article图片
合肥市医保局加强信用管理,保障基金安全使用
合肥市医保局强化医保信用管理,出台《信用管理实施细则》,规范四大类医保基金使用行为主体。强化信用评价,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并与多部门共享信息。拓展评价结果应用,实施“四挂钩”制度,鼓励主动纠正失信行为,激励信用等级优秀的医药机构,共同维护医保基金安全。
article图片
运河行政:信用修复高效办,助力企业再出发
沧州运河区行政审批局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信用修复”服务,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并提前介入引导修复,已帮助68家企业修复信用。该局致力于以信用服务助力经济发展,为企业恢复信誉,再获“信用牌照”,展现了优质高效的服务水平。
article图片
克拉玛依首推“三书送达”助企信用修复
克拉玛依市交通运输局实施“三书送达”机制,向受罚企业同步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信用修复提醒函》及《指南》,助企快速修复信用。该举措已惠及400余家企业,完成修复7次。市交通局表示将继续优化机制,激发市场活力,营造守信氛围,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护航。
企信最新问答
交通运输联合失信企业能做信用修复吗?
常见问答126天前回复
交通运输联合失信惩戒企业可以进行信用修复。 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当企业被列入交通运输联合失信名单后,并非永久失去修复信用的可能。企业需要全面认识并纠正自身的失信行为,这可能涉及补缴罚款、完成整改要求、弥补受害者损失等。完成这些基础步骤后,企业需向相关主管部门提交详细的信用修复申请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整改报告、信用修复计划书、相关证明文件等等,若申请材料符合规定,且企业后续表现良好,无新的失信行为,相关部门会综合评估后,即会决定是否允许企业进行信用修复,恢复其正常的市场经营资格。
农民工工资范畴包括哪些?
常见问答149天前回复
"农民工工资范畴广泛,涵盖了农民工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后应当获得的各项劳动报酬。 首先,基本工资是农民工工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农民工的基本劳动价值。 此外,效益工资也是农民工工资的一部分,它根据用人单位的经济效益和农民工的工作绩效来确定。 加班工资则是农民工在超出正常工作时间外提供劳动所获得的报酬。除了这些基本组成部分,农民工工资还包括各项补贴,如餐补、交通补贴等,以及应扣除的养老金、失业金、医保金、公积金等社会保障费用。 这些补贴和扣除项共同构成了农民工工资的完整范畴。"
农民工包括哪些务工人群?
常见问答149天前回复
农民工的范畴广泛,主要指的是从农村流动到城市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村劳动力。具体而言,这一范畴涵盖了以下几类人群:首先,是那些在沿海城市长期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工人,他们构成了农民工的主体部分;其次,是在建筑工地上从事房屋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土木工人,他们的工作强度大、环境相对较差;再者,是运输和物流行业的搬运工,他们从事着货物装卸搬运等体力活;此外,个体工商户中的助手,如餐馆、修车铺中的帮手,以及部分从事家政服务的农村女性,也可以归为农民工的范畴。这些人群虽然职业各异,但共同的特点是拥有农村户籍,并在城市从事非农产业的工作。
企业信用修复是真的假的?
常见问答162天前回复
企业信用修复是真实存在的。当企业因违法违规行为导致信用受损后,可以通过一系列合规程序来恢复其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信誉状况。这些程序通常包括纠正失信行为、公开承诺、以及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等。企业信用修复的过程需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向失信信息认定单位提出申请,并经过审核同意后,才能对其失信信息进行相应调整。这一过程并非简单的删除或修改,而是需要企业付出实际努力,纠正失信行为并恢复信用。因此,企业信用修复是真实且合法的,但需要企业积极配合并遵循相关程序。
征信修复是真的假的?
常见问答162天前回复
征信修复是假的,而之所以传言是真的,主要是因为许多不法分子利用了消费者对征信修复知识的缺乏,进行虚假宣传和诈骗。他们通常声称能够删除或修改征信报告中的不良记录,如逾期、欠款等,但实际上这些行为是违法的。在中国,征信系统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管理的,其数据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准确性,任何未经授权的修改都是不被允许的。此外,根据征信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将予以删除,不存在其他修复方式,因此,从法律和安全的角度来看,所谓的“征信修复”往往虚假。
水利建设市场企业失信后最短公示期是多久?
常见问答163天前回复
水利建设市场企业失信后的最短公示期是根据失信行为的性质来确定的。 具体而言,若企业的失信行为被判定为一般失信信息,如涉及一些较为轻微的违规行为,那么其最短公示期通常为3个月。 这意味着,自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计算,相关失信信息将在全国水利监管平台上公示至少3个月。在此期间,企业无法申请提前终止公示,必须等待最短公示期满后才能考虑进行信用修复。这样的规定旨在确保公众有足够的时间了解企业的失信行为,并对其进行必要的监督。
tx
广告语
您的专信通专属顾问
让我们为您的企业保驾护航
点我咨询
关闭
icon
icon400-9919069
在线咨询
icon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