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宜宾筠连:部门联动出“新招”修复信用再“远航”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
筠连县深入贯彻落实国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决策部署,以“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为抓手,通过重构机制体系、优化办理流程、增值基础服务等举措,多部门联合实现“信用修复一件事”高效落地运行,以“力度、速度、温度”助力企业纾困解难、重塑信用、激发活力,护航企业安心干事创业,为营商环境持续提质增效注入信用动力。今年1-10月,已办理“信用修复一件事”11件,帮助11户企业完成行政处罚信用修复,帮助11户企业在“信用中国”完成信用修复。
切实加大改革力度,全面构建特色服务体系,夯实便民利企“支撑面”。一是建立有力有效的领导推进机制。在“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中全面推行“领导挂帅”模式,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作为改革推进第一责任人,亲自协调、亲身体验、亲抓落实,形成上下联动、奋力推进的持续深化改革优势局面。二是建立灵活紧密的协调处理机制。根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结合筠连改革实际,印发《筠连县“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各类工作举措,建立问题协调沟通解决联席制度,搭建“线上+线下”沟通渠道,推行“小障碍线上即时处理、大问题线下联席快解”工作模式,切实压减痛点堵点疏通耗时,保障各类“高效办成一件事”平稳落地运行。三是建立系统全面的跟踪问效机制。鲜明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企业群众办事体验”为核心,采用“高效办成一件事”申办企业全覆盖、潜在申请企业随机抽方式,对“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办事指南、宣传方式、服务过程项目等进行电话回访,并统筹12345市民热线、四川政务服务网、效能投诉电话等意见建议反馈渠道,建立多渠道构成、多维度覆盖的跟踪问效工作法,推动服务供给定向更新,确保改革落地方式持续优化高效。
持续加快修复速度,全面优化服务供给流程,点燃办事提速“助推剂”。一是深入推行“两书同达”。组织针对企业作出行政处罚、企业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决定书的行政机关落实“谁处罚、谁提醒”工作要求,在将有关信息通过“信用中国”各级政府部门信用网站公示时,同步向企业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和《信用修复告知书》,高效做好信用修复告知提醒工作。二是不断优化表单材料。对“信用修复一件事”申请表单及材料进行详细梳理,综合各类信用修复情形,按照“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要求,整合内部流程,统一线上线下表单资料,优化形成“信用修复一件事申请表”和“信用修复一件事材料清单”,实现材料填写量、材料提供量“双压减”。三是线上线下同轨供给。线上不断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依托四川政务服务网,开展统一身份认证、事项同源、统一办件赋码、办件回传等工作,完成线上并联审批,实现“一网通办”,推动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确保申请统一入口和修复结果共享互认,切实提高信用修复效能。线下持续加强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建设,结合“综合窗口”改革设立“高效办成一件事”专窗,采用“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模式实现各类“一件事”事项“一窗通办”,不断完善提升一站式服务水平。
不断提升服务温度,全面完善个性服务方式,做好企业发展“贴心人”。一是靠前服务显诚心。有效衔接告知提醒环节,对公示期满的企业,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及时提醒开展信用修复。建立“一对一”对口帮助机制,精准讲解相关信用知识,解答企业在信用修复中遇到的问题,协助企业在“信用中国”网站下载并填报信用修复材料,提高信用修复一次性通过率。二是帮办代办暖人心。结合“小宜帮办”筠连品牌打造,组织政务服务机构和部门窗口专业人员组成帮办代办服务“小分队”,择机上门开展“信用修复一件事”全程帮办服务,实现“企业上门”向“服务上门”转变,有效降低企业办事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助力企业稳定发展连续性,提升企业办事体验感和获得感。三是司法服务增信心。深入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思路,组建由18名执业律师、24名公职律师、公证处执业公证员等人员构成的企业律师服务团队,通过入企敲门问诊、会商座谈问需等方式为企业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指导服务,帮助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强化诚信意识,预防失信行为发生。今年以来,已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指导2800余次,帮助企业有效预防和化解法律风险20余次,解决涉企类纠纷50余件,挽回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供稿:筠连县行政审批和非公经济发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