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相关资讯>文章详情
专信通>资讯中心>相关资讯>文章详情

黄冈法院助困境企业“破茧重生”

作者:法治日报-法治网|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icon658人看过
发布时间:2024-10-30 11:06:17|更新时间:2024-10-30 14:14:24
zanIcon
71
caiIcon
0
作者:法治日报-法治网|icon658人看过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发布时间:2024-10-30 11:06:17
更新时间:2024-10-30 14:14:24
摘要:湖北省黄冈市法院通过“多重整少清算”思路,成功帮助15家企业重整,化解债务134.1亿元,盘活资产53.8亿元。法院成立企业重组重整法律服务站,提供一站式服务,并通过“府院联动”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同时,黄冈法院推进执破融合,化解矛盾纠纷,帮助企业信用修复,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贡献力量。

    原标题:为“搁浅”企业引入“源头活水”黄冈法院坚持“多重整少清算”助企脱困向好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本报记者刘志月

    □本报通讯员瞿慧一陈文雯

    一家深陷困境的“小巨人”企业,如何成功甩掉历史包袱、轻装上阵?

    一处资不抵债的生态旅游景区,缘何“浴火重生”?

    实践中,湖北省黄冈市法院给出答案:坚持“多重整少清算”工作思路,最大限度发挥破产重整制度的价值,因企施策强化“破”中有“立”,因案制宜推动“破”中求“进”,为“搁浅”企业引入“源头活水”,助“病危”企业“破茧重生”。

    统计显示,2023年以来,黄冈共有15家企业通过司法程序重整成功,重整案件数同比提升4倍,化解债务134.1亿元,盘活存量资产53.8亿元,安置企业职工1500余人。

    前移服务关口价值识别更准

    在黄冈市红安县,提起“将军城·中央大街”总能勾起人们无限追忆。

    由于种种原因,这家携城市升级理想的明星企业现金断流,涉诉涉执纠纷层出不穷……企业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

    经多方甄别、研判,红安县人民法院建议该公司依法开展破产预重整。

    “基于破产程序的不可逆性和重整的不确定性,案件一旦进入正式破产程序,将会有重整失败转入清算的风险。为了更加精准识别企业挽救价值、提高重整成功率,建议尝试先启动预重整。”黄冈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樊劲松一语道出个中缘由。

    经党委、政府牵头协调,在黄冈市企业重组重整法律服务站指导下,临时债权人会议审议并通过公司《预重整计划草案》。

    9月24日,红安法院依法裁定终结预重整程序,转入重整程序。预重整期间进行的债权审核、审计评估、重组方式、重整方案等重要工作成果,延续到重整程序。至此,这个深陷债务危机的公司实现“破茧重生”。

    为精准判定企业情况,建立规范化的识别流程,强化庭外重组与庭内重整的衔接,降低重整成本、提高重整成功率,黄冈中院联合市工商联、市破产管理人协会发起成立湖北首家企业重组重整法律服务站,为经营困难但又有挽救价值、再生希望的企业提供政策指导、法律咨询、协助招商等“一站式”服务。

    重组重整法律服务站成立以来,已帮助11家企业导入预重整、重整程序,其中6家企业重整成功。

    依托“府院联动”融资渠道更宽

    黄冈有一家专注废弃资源再生利用及新型产业用纺织品的企业,荣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称号。

    2023年开始,这家“小巨人”企业在内外双重因素叠加下陷入困境。

    黄冈中院受理该企业重整申请后,借助“府院联动”机制,帮助其公开招募引入重整投资人,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其融资3亿余元。

    融资难、招募难,是重整中的典型问题。

    在积极探索引入国资平台参与重整基础上,黄冈中院创新推行招商引资与招募战略投资人相结合的方式,依据资产处置方式和投资人招募要求将破产资产进行划分,打包推荐给政府及其相关单位,由政府及其相关单位利用招商引资平台分类分项进行破产资产招商,破产管理人综合评定通过平台招募预重整、重整案件意向投资人的相关条件,推动破产企业资产处置、意向投资人招募与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步调一致、同频共振。

    为更好凝聚破产办理工作合力,黄冈中院还与市政府联合召开“府院联动”工作推进会,积极推动破产援助基金市县全覆盖,完善“一事一议、一案一专班”常态化机制,统筹解决企业破产工作中涉及的职工安置、投资人引进、税费缴纳、融资渠道接洽等涉及全局性、稳定性问题。

    与此同时,黄冈法院还打造“破产案件一体化管理平台”,与15家“府院联动”成员单位签订合作备忘录,与第三方评估公司和网络拍卖平台对接,推动实现破产财产“一站通查”“快速解封”“多元处置”。

    今年以来,黄冈法院线上办理破产信息核查251次,处置破产财产近11亿元。

    “数据梗阻打通、信息资源融合,构建更高水平破产处置‘一盘棋’格局的同时,也标志着法院将破产审判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全新探索。”黄冈市企业破产联席会议办公室副主任、黄冈中院副院长程兵说。

    创新执破融合纠纷化解更实

    山峦叠嶂、林海青翠、飞瀑漱珠……黄冈市黄梅县柳林乡老铺村引入旅游公司,建设了生态旅游风景区。

    由于经营管理不善等问题,旅游公司与村民间200余起纠纷诉至法院。因债权人众多、债权金额巨大,一批案件执行陷入僵局。

    通过多轮“府院联动”协调会、执破融合协商会,法院最终将旅游公司由执行转破产重整程序。

    9月4日,旅游公司第一次债权人大会顺利召开,重整方案获高票通过,债权人债权受偿率将达100%,770余件纠纷得以一揽子化解。

    无独有偶,黄冈市罗田县人民法院用时76天,审结某科技公司执转破转重整案,化解执行积案20余件,盘活工业用地29.7亩。

    为尽最大力度挽救困境企业,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和潜在风险,黄冈法院积极推进立案、审判、执行和破产程序有效衔接,构建立审执破一体化工作格局;深化“执破融合”机制改革,全市法院均成立执破融合团队,将执行办案、移送衔接、破产审理全流程工作归口专业合议庭承办,推动人融合、事融合、机制融合。

    “执破融合”合议庭成立以来,依法移送破产审查案件53件,受理破产案件40件,审结破产案件28件,化解执行案件965件。

    黄冈法院坚持“扶上马还要送一程”,积极探索破产重整企业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由破产管理人通过网络平台提交信用修复申请,相关部门“一键办理”,让企业轻装上阵、重返市场。

    近两年,黄冈法院帮助10余家预重整、重整企业删除失信信息、消除不良记录、移除异常经营名录、修复纳税信用评价。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没有最优只有更优,我们将以破产重整为抓手,不断创新破产审判机制,持续提升办理破产水平,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黄冈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文利红说。

    编辑:邢国涵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投诉通道】

文章推荐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热门文章
article图片
企业环保信用评价等级是什么?怎么查询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等级是生态环境部门根据企业环保行为赋予的信用标识,反映企业环保成效。查询方式主要有:1.访问生态环境厅官网,输入企业信息即可查询信用等级及报告。2.利用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多方信用信息,便捷获取环保信用等级。3.咨询第三方信用评价机构,了解企业环保信用状况。
article图片
云南省发布《云南省信用修复“一件事”工作方案》
云南省发布《云南省信用修复“一件事”工作方案》,旨在提高信用修复效率,优化市场环境。计划到2024年8月底前整合相关数据信息,实现多部门与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接联通。到2024年10月底前,相关单位将提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实现服务高效统一,压减办理时长和成本,以提升企业获得感。
article图片
谢家集区市场监管局助企修复信用
谢家集区市场监管局积极行动,助力多家因未按时年报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完成信用修复。通过指导补报年报和协助申请移出,企业重获“信用牌照”。做到了强化信用监管,引导企业诚信经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惠企便企利企。
article图片
汉阳法院柔性执行,助企信用修复共赢
汉阳区法院结合评估制度与“五预”机制,妥善处理600万合同纠纷案。法院根据企业自评及需求,将案件定为黄色等级,协调双方给予宽限期。最终,被执行企业主动履行,法院出具《自动履行证明书》。同时,法院完善信用激励、预警、修复机制,促进涉企案件经济影响最小化,实现共赢。
article图片
青岛税务助力酒店解困,修复信用增发票额度
青岛石广酒店发票额度受限,税务部门主动上门服务,查明原因并辅导酒店修复纳税信用等级,成功从D级提升至M级,发票增额申请迅速获批。市南区税务局创新“三步走”工作机制,精准画像纳税人,助力企业重塑信用,3月内修复183户纳税人信用等级,减轻企业经营负担。
article图片
合肥市医保局加强信用管理,保障基金安全使用
合肥市医保局强化医保信用管理,出台《信用管理实施细则》,规范四大类医保基金使用行为主体。强化信用评价,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并与多部门共享信息。拓展评价结果应用,实施“四挂钩”制度,鼓励主动纠正失信行为,激励信用等级优秀的医药机构,共同维护医保基金安全。
article图片
运河行政:信用修复高效办,助力企业再出发
沧州运河区行政审批局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信用修复”服务,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并提前介入引导修复,已帮助68家企业修复信用。该局致力于以信用服务助力经济发展,为企业恢复信誉,再获“信用牌照”,展现了优质高效的服务水平。
article图片
克拉玛依首推“三书送达”助企信用修复
克拉玛依市交通运输局实施“三书送达”机制,向受罚企业同步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信用修复提醒函》及《指南》,助企快速修复信用。该举措已惠及400余家企业,完成修复7次。市交通局表示将继续优化机制,激发市场活力,营造守信氛围,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护航。
企信最新问答
交通运输联合失信企业能做信用修复吗?
常见问答126天前回复
交通运输联合失信惩戒企业可以进行信用修复。 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当企业被列入交通运输联合失信名单后,并非永久失去修复信用的可能。企业需要全面认识并纠正自身的失信行为,这可能涉及补缴罚款、完成整改要求、弥补受害者损失等。完成这些基础步骤后,企业需向相关主管部门提交详细的信用修复申请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整改报告、信用修复计划书、相关证明文件等等,若申请材料符合规定,且企业后续表现良好,无新的失信行为,相关部门会综合评估后,即会决定是否允许企业进行信用修复,恢复其正常的市场经营资格。
农民工工资范畴包括哪些?
常见问答149天前回复
"农民工工资范畴广泛,涵盖了农民工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后应当获得的各项劳动报酬。 首先,基本工资是农民工工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农民工的基本劳动价值。 此外,效益工资也是农民工工资的一部分,它根据用人单位的经济效益和农民工的工作绩效来确定。 加班工资则是农民工在超出正常工作时间外提供劳动所获得的报酬。除了这些基本组成部分,农民工工资还包括各项补贴,如餐补、交通补贴等,以及应扣除的养老金、失业金、医保金、公积金等社会保障费用。 这些补贴和扣除项共同构成了农民工工资的完整范畴。"
农民工包括哪些务工人群?
常见问答149天前回复
农民工的范畴广泛,主要指的是从农村流动到城市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村劳动力。具体而言,这一范畴涵盖了以下几类人群:首先,是那些在沿海城市长期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工人,他们构成了农民工的主体部分;其次,是在建筑工地上从事房屋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土木工人,他们的工作强度大、环境相对较差;再者,是运输和物流行业的搬运工,他们从事着货物装卸搬运等体力活;此外,个体工商户中的助手,如餐馆、修车铺中的帮手,以及部分从事家政服务的农村女性,也可以归为农民工的范畴。这些人群虽然职业各异,但共同的特点是拥有农村户籍,并在城市从事非农产业的工作。
企业信用修复是真的假的?
常见问答162天前回复
企业信用修复是真实存在的。当企业因违法违规行为导致信用受损后,可以通过一系列合规程序来恢复其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信誉状况。这些程序通常包括纠正失信行为、公开承诺、以及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等。企业信用修复的过程需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向失信信息认定单位提出申请,并经过审核同意后,才能对其失信信息进行相应调整。这一过程并非简单的删除或修改,而是需要企业付出实际努力,纠正失信行为并恢复信用。因此,企业信用修复是真实且合法的,但需要企业积极配合并遵循相关程序。
征信修复是真的假的?
常见问答162天前回复
征信修复是假的,而之所以传言是真的,主要是因为许多不法分子利用了消费者对征信修复知识的缺乏,进行虚假宣传和诈骗。他们通常声称能够删除或修改征信报告中的不良记录,如逾期、欠款等,但实际上这些行为是违法的。在中国,征信系统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管理的,其数据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准确性,任何未经授权的修改都是不被允许的。此外,根据征信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将予以删除,不存在其他修复方式,因此,从法律和安全的角度来看,所谓的“征信修复”往往虚假。
水利建设市场企业失信后最短公示期是多久?
常见问答163天前回复
水利建设市场企业失信后的最短公示期是根据失信行为的性质来确定的。 具体而言,若企业的失信行为被判定为一般失信信息,如涉及一些较为轻微的违规行为,那么其最短公示期通常为3个月。 这意味着,自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计算,相关失信信息将在全国水利监管平台上公示至少3个月。在此期间,企业无法申请提前终止公示,必须等待最短公示期满后才能考虑进行信用修复。这样的规定旨在确保公众有足够的时间了解企业的失信行为,并对其进行必要的监督。
tx
广告语
您的专信通专属顾问
让我们为您的企业保驾护航
点我咨询
关闭
icon
icon400-9919069
在线咨询
icon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