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法韵荆楚之黄冈篇:为有源头活水来
来源:湖北高院
编者按
礼颂盛世,共谱华章。征途在星辰大海,潮涌于壮阔山河。如果爱国能具象化,那一定是奋斗的姿态。75载历芳华,75载筑锦绣,湖北法院人对祖国的爱,融在奋进前行的每一个点滴时刻。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即日起,湖北高院微信公众号开设《法韵荆楚》专栏,综合运用融媒体形式,深入宣传近年来湖北全省法院忠实履行法定职责、全力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取得的工作成绩。
●一家深陷困境的小巨人企业,如何成功甩掉历史包袱、轻装上阵?
●一处资不抵债的生态旅游景区,缘何“浴火重生”?
以上问题,黄冈两级法院给出答案:坚持“多重整少清算”工作思路,最大限度发挥破产重整制度的价值,因企施策强化“破”中有“立”,因案制宜推动“破”中求“进”,为“搁浅”企业引入“源头活水”,助“病危”企业“凤凰重生”。2023年以来,黄冈共15家企业通过司法程序重整成功,重整案件数同比提升4倍,化解债务134.1亿元,盘活存量资产53.8亿元,安置企业职600余人。
前移服务关口
让价值识别更准
在湖北红安提起城市地标建筑,“将军城·中央大街”总能勾起人们无限追忆。“将军城·中央大街”由广恒公司投资建设,位于城市黄金主轴将军大道,曾是红安大型一站式商业服务综合体。桑田碧海,由于种种原因,让这家携城市升级理想的明星企业现金断流,涉诉涉执层出不穷........
因举步维艰,广恒公司向红安法院提出破产申请,考虑到该案社会影响大、涉及面广且具有挽救价值,经多方甄别、研判,红安法院建议该公司依法开展破产预重整。
“重整我们知道,但预重整是什么?”债权人和债务人脑海中浮现出问号。
基于破产程序的不可逆性和重整的不确定性,案件一旦进入正式破产程序,将会有重整失败转入清算的风险。为了更加精准识别企业挽救价值、提高重整成功率,建议尝试先启动预重整。相当于,先进行一场预备赛,促使多方达成初步共识,为进入重整做好准备。”
黄冈中院民二庭庭长樊劲松一语道出了其中缘由。
在党委政府牵头协调,市企业重组重整法律服务站的指导下,今年9月20日至22日,临时债权人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广恒公司《预重整计划草案》。9月24日红安法院依法裁定终结预重整程序,转入重整程序,预重整期间进行的债权审核、审计评估、重组方式、重整方案等重要工作成果,沿续到重整程序,至此,这个深陷债务危机的公司实现“破茧重生”。
为精准判定企业情况,建立规范化的识别流程,强化庭外重组与庭内重整的衔接,降低重整成本、提高重整成功率,黄冈中院联合市工商联、市破产管理人协会发起成立全省首家企业重组重整法律服务站,进一步整合相关部门、单位的资源优势,为经营困难但又有挽救价值、再生希望的企业提供政策指导、法律咨询、协助招商等一站式服务,帮助更多企业通过重组、重整、和解等程序摆脱困境、恢复生机。服务站成立半年以来,已经帮助11家企业导入预重整、重整程序,其中,6家企业重整成功。
依托府院联动
让融资渠道更宽
湖北绿宇是一家专注废弃资源再生利用及新型产业用纺织品的企业,曾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称号。2023年开始,这家“小巨人”在内外双重因素的叠加下陷入困境,导致资金紧张、诉讼缠身,生产经营难以为继。
经市政府、法院、债权人、债务人多方研判,认为该公司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发展方向,拥有多项废弃资源再生利用核心技术,具有重整价值及重整可能性。黄冈中院受理湖北绿宇的重整申请后,在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成立“湖北绿宇环保有限公司破产重整清算小组工作专班”。
借助“府院联动”机制,黄冈中院帮助湖北绿宇公开招募重整投资人,并于今年4月,引入专业从事环保的大有振兴(湖北)环保发展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大有绿宇(湖北)新材料有限公司作为重整投资人,并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其融资3亿余元,用于新产品研发和后续经营生产。至此,这家“小巨人”在府院联动帮助下重新“站”了起来,轻装再出发。
破产重整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更好凝聚破产办理工作合力,黄冈中院与市政府联合召开府院联动工作推进会,积极推动破产援助基金市县全覆盖,完善“一事一议、一案一专班”常态化机制,统筹解决企业破产工作中涉及的职工安置、投资人引进、税费缴纳、融资渠道接洽等涉及全局性、稳定性问题。特别是针对重整过程中融资难、招募难等问题,在积极探索引入国资平台参与重整的基础上,创新推行招商引资与招募战略投资人相结合的方式,市中院依据资产处置方式和投资人招募要求将破产资产进行划分,打包推荐给政府及其相关单位,由政府及其相关单位利用招商引资平台分类分项进行破产资产招商,破产管理人综合评定通过平台招募预重整、重整案件意向投资人的相关条件,推动破产企业资产处置、意向投资人招募与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步调一致、同频共振。
创新执破融合
让纠纷化解更实
山峦叠嶂、林海青翠、飞瀑漱珠……得益于大自然的馈赠,黄冈黄梅县柳林乡老铺村因水而灵动、因山而秀美。2013年老铺村引进瑞坤旅游公司,先后投资1.4亿元建设玫瑰谷生态旅游风景区。景区开业后游人若织,村民们端起了“旅游碗”、吃上“生态饭”。
近年来,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公司陷入资不抵债的的困境,该公司与当地村民间的旅游服务合同、建筑工程合同、民间借贷等多种纠纷愈演愈烈。因债权人众多、债权金额巨大,一批案件执行陷入僵局。
如何在维护债权人合法权益、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的同时,为旅游公司争取喘息之机,让旅游资源继续助力当地乡村振兴?
通过多轮府院联动协调会、执破融合协商会,在各方努力下,法院最终将瑞坤旅游公司由执行转破产重整程序。9月4日,瑞坤旅游公司第一次债权人大会顺利召开,重整方案获高票通过,债权人债权受偿率将达100%,涉瑞坤旅游公司770余件纠纷得以一揽子化解。
现在,旅游公司有了‘生财之道’,老铺村也有了辉煌再现的机会,无解的难题终于有了破解办法!”
全国人大代表、老铺村党村支部书记陈燎原激动地说道。
无独有偶,罗田法院用时76天,成功审结某科技公司执转破转重整案,化解执行积案20余件,盘活工业用地29.7亩。
为尽最大力度挽救困境企业,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和潜在风险,黄冈法院积极推进立案、审判、执行和破产程序有效衔接,在立审执各环节提早甄别、管控风险、引导分流,构建立审执破一体化工作格局。坚持“能执则执、应破即破、当救必救”,深化“执破融合”机制改革,两级法院均成立执破融合团队,将执行办案、移送衔接、破产审理全流程工作归口专业合议庭承办,打造“人融合、事融合、机制融合”的“执破融合”黄冈品牌。“执破融合”合议庭成立以来,依法移送破产审查案件53件,受理破产案件40件,审结破产案件28件,化解执行案件965件。
深化科技赋能
让破产处置更快
“数据梗阻打通、信息资源融合,构建更高水平的破产处置‘一盘棋’格局的同时,也标志着黄冈法院将破产审判融入现代化市域社会治理格局的全新探索。”4月12日,在黄冈市优化破产案件财产查询、解封及处置机制府院联动工作会上,市企业破产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市政府副秘书长刘斌和市企业破产联席会议办公室副主任、市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程兵反复强调。
为提升破产处置效率,黄冈中院打造“破产案件一体化管理平台”,与15家府院联动成员单位签订合作备忘录,与京东、阿里等第三方评估公司和网络拍卖平台对接,真正实现破产财产“一站通查”、“快速解封”、“多元处置”。2024年以来,线上办理破产信息核查251次,处置破产财产近11亿元。
深化信用修复
让企业活力更足
股权受限,重整步履维艰;留下不良征信记录,企业难获市场信任......这些成为横亘在多数企业破产重整路上的一道道难题。
良好的信用条件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在“荣新公司破产重整案”办理过程中,因其原有不良记录,致使商品房无法办理按揭贷款手续,重整计划执行一度陷入僵局。为打破困局,麻城法院积极作为,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对接联络,对荣新公司进行信用修复,助力“病”企“整”后重生。
“扶上马还要送一程”,帮助重整企业摆脱之前的枷锁,对企业再入市非常关键。近年来,黄冈两级法院持续健全完善破产重整信用修复机制,与金融、发改、市场监管、银行等部门联合制定《关于健全企业重整期间信用修复机制的实施意见》,积极探索破产重整企业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由破产管理人通过网络平台提交信用修复申请,相关部门“一键办理”,让企业轻装上阵、重返市场。同时,与税务联合出台《关于企业破产程序涉税问题处理的实施意见》,对破产重整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并将重整企业纳税信用修复申请节点前移至法院裁定批准重整计划且税务机关依法受偿后,让企业纳税信用修复搭上“早班车”,更有信心与冲劲在黄冈发展、生根。近两年,全市法院帮助10余家预重整、重整企业删除失信信息、消除不良记录、移除异常经营名录、修复纳税信用评价。
从谈“破”色变到“破”茧成蝶,一家家危困企业上演的“重生记”是黄冈府院联动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生动注脚。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没有最优只有更优,黄冈法院将以破产重整为抓手,不断创新破产审判机制,持续提升办理破产水平,努力打造办理破产案件的‘黄冈样本’,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黄冈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文利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