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马鞍山:信用赋能助力“无证明城市”建设
来源:信用安徽微信公众号
今年以来,马鞍山市发展改革委(市信用办)聚焦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信用承诺、信用监管、信用应用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信用体系运用,以信用长效机制,助力“无证明城市”建设稳固发展。
一、深化信用数据应用,筑牢“无证明”信用基础
一是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
规范信用承诺等信息数据报送标准,通过信用平台累计归集各类信用信息4.52亿条,其中信用承诺信息354.7万条。出台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信用联合惩戒工作意见,加强“承诺一践诺”闭环监管。二是全面推行信用报告代替证明。
推行企业信用报告、自然人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证明,依托“信用安徽”网站、“皖事通办”平台、“信用报告查询打印一体机”等平台媒介,为企业在申请上市、融资、评优评先等事项中提供公共信用信息报告5.6万次,代替赴40个部门办理无违法违规证明,实现“无感智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不跑腿。三是全面发掘信用惠民便企应用场景。
围绕行业监管、金融服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领域,组织开展信用惠民便企应用场景评选。组织响应省信用建设“揭榜挂帅”行动,推进信用修复“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
二、提升信用监管效能,防控“无证明”服务风险
一是全面推进行业信用监管。
24个市直部门在42个领域开展行业信用评价,较“无证明城市”建设前增加了25个行业领域,并运用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开展分级分类监管。市信用平台累计归集信用评价数据41.9万条,较“无证明城市”建设前增加27.1万条,同步推送至省信用平台。
二是全面开展信用信息核查。
大力推动将信用查询作为必经程序嵌入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等事项,累计在项目申报、政策兑现等环节核查企业信用88.4万余次,做到“逢报必查”“逢办必查”。三是全面依法实施联合惩戒。
开展严重失信主体专项治理,按月梳理下发治理名单,建立跨区域合作长效机制,开展跨区域失信主体治理,依据失信惩戒措施清单实施联合惩戒。截至7月底,全市严重失信主体较2022年末减少1142家,全市政府机关失信被执行人案件为“零”,失信企业占存续企业比重较2022年末减少0.45个百分点。
三、健全诚信长效机制,赋能“无证明”持续推进
一是建工作机制保工作落实。
成立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无证明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完善信用体系运用的分工意见》,围绕完善信用体系运用任务日调度、周汇报,月通报,全力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
二是抓制度考核促信用提升。
以国家城市信用监测为总抓手,全面深入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近1年平均综合信用指数在全国261个地级市中位列第6,较2022年末(62位)提升56位,位列全省第1。
三是强文化建设提诚信水平。
今年以来,结合“6·14信用记录关爱日”,深入机关、商圈、社区、学校、企业等开展信用宣传活动48次。开展“信用助企行”系列活动,深入推进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以专题直播、企业座谈会、专题培训会、信用网站等多种形式开展诚信宣传,不断优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