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市“四个聚焦”高效办成信用修复“一件事”
来源:平凉日报
我市“四个聚焦”高效办成信用修复“一件事”
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霞
近日,记者获悉,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以优化服务激发经济活力,以开展信用提升行动为切入点,高效推动信用修复“一件事”落地见效,通过宣传引导、畅通渠道、优化流程、压缩时限、结果共享等举措,不断为企业“减负”,为群众“松绑”,为办事“提速”,为全市经济发展“赋能”。
聚焦宣传推广,提升守法经营意识。通过各类媒体、宣传海报、电子屏幕、短信电话、上门宣传等方式,积极引导经营主体按时间节点公示年报,从源头防范信用惩戒。对已经受到信用惩戒的当事人,分类建立台账,主动提醒当事人及时申请信用修复,通过“宣讲会、微培训、宣传片”方式开展信用修复指导,有效帮助经营主体纾困解难、增信减负。
聚焦畅通渠道,精简信用修复材料。全市市场监管系统畅通线上或线下两种办事渠道,信用修复申请及结果告知均可灵活选择,引导失信主体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线上办,实现修复过程“零跑腿”“不见面”。将信用修复申请材料精简至信用修复申请书、守信承诺书、履行法定义务纠正违法行为的材料三样,对不熟悉申请流程的失信主体采取“线上指导”“入企帮扶”“特事快办”措施,帮助其快速申请信用修复。
聚焦优化流程,压缩修复办结时限。制订《信用修复工作指南》,确定专人及时受理信用修复业务。对于经营异常名录及经营异常状态等信用修复,采取即时办结制,精简审核环节,将“申请受理-调查核实-审批决定”三级审批改为“独立审核制”,对材料齐全、无须现场核查的修复申请,受理即办结。对于严重违法失信行为和行政处罚信息等修复,进一步压缩受理和审核时限,为失信主体提供全天候修复服务。
聚焦协同联动,推动修复结果共享。对于市场监管部门做出的经营异常名录、经营异常状态、行政处罚信息、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的信用修复,按照“谁列入、谁标记、谁处罚、谁修复”的原则高效办理,修复结果由“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共享至“信用中国”网站。对营商环境建设部门通过“信用中国”平台修复的结果,同步共享至“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实现修复数据共享、修复结果互认,切实解决了“多头修复”问题,真正实现让数据信息“多跑路”,企业申请“少跑腿”、结果告知“不见面”。
据悉,今年,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共开展信用修复194户284条。信用修复“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推行,帮助失信主体重塑良好信用,参与市场竞争,充分释放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高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治化、规范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