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诚信通辽丨霍林郭勒市在全区率先实施信用修复“五书同达”新模式
来源:内蒙古掌上12348
通辽市霍林郭勒市发改委主动作为,靠前服务,梳理企业信用痛点,针对失信主体信息掌握不全、修复难度大等问题,开展失信主体信用修复主动行动,在全区率先探索实施信用修复“五书同达”新模式,有效提升信用修复率。
五书同达实现主动告知
进一步完善信用修复主动告知制度,将《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告知书》《信用修复提醒函》《诚信守法建议书》《行政执法廉洁承诺书》,随《行政处罚决定书》同步送达,变“事后提醒”为“事前告知”。“五书同达”实现向失信主体主动告知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期限、公示平台、信用修复时间及方式等内容,在实施行政管理的同时,强化了对信用修复政策的宣讲,有效助力失信主体主动纠正失信行为,激发失信主体守信意愿,引导和帮助其及时消除失信不良影响。
完善服务实现信息跑腿
过去,由于企业不熟悉信用修复要求及办理流程,存在随意修改承诺书模板、未上传承诺书原件、复印件未盖章、承诺书签署日期存在逻辑错误等现象,造成修复材料多次被“信用中国”退回,严重影响了企业的信用修复积极性。为尽快修复相关失信信息,发改委推出信用修复“帮代办”机制,依托政务服务大厅,设置信用修复惠企窗口,增设信用自助查询功能,公开失信信息修复流程指引。一方面,“帮代办”工作专员主动向失信主体发送信用修复提醒短信,及时告知修复事项及办理流程;另一方面,企业可通过邮件将材料传递给“帮代办”窗口,由工作专员负责核对上传资料,对企业提供全程免费“帮代办”服务,做到了“信息多跑腿,群众少跑腿”,不见面高效办成信用修复一件事,打造有温度的信用修复驿站。
聚焦关键实现靠前修复
霍林郭勒市产业结构特色明显,营商环境对于企业的发展与繁荣至关重要。为增强企业获得感,提高社会满意度,发改委聚焦全市4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逐个核查信用状况,发现16户企业行政处罚信息到期未修复,采取“一企一函”的方式,逐一发送信用修复提醒函,由原来“等着”企业上门进行信用修复的工作方式,转变为主动上门为企业服务,切实提高企业信用修复便利度,助力企业诚信经营高质量发展。
专项行动实现信用救济
积极开展信用救济专项行动,对符合修复条件的失信主体开展集中提醒和事中指导,重点围绕信用修复新规及现行政策、材料规范、申请流程、错误范例等方面,全面系统进行讲解,有效提升失信主体对信用修复的思想认知水平和申报实操能力,持续减少我市失信主体存量;定期组织符合修复条件的失信企业,对其进行修复前的“诚信教育”,鼓励和引导失信主体自主进行失信修复,及时纠正失信行为,控制失信主体增量;开展信用信息归集准确性、真实性全流程承诺工作,全市各类信源单位和信息归集单位主动公开做出承诺,确保2024年不新增信用信息异议数。
年初以来,通过开展信用修复主动行动,批量解决了企业长期积累的失信“小问题”,霍林郭勒市已完成行政处罚信用修复9户,移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企业2户,移出企业经营异常名录5户,恢复个体户经营异常状态108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