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河风惠企品质‘赢’商”系列报道之四丨法治护商“硬核”……
来源:琅琊新闻网
琅琊新闻网讯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临沂市河东区坚持高频监督,以法治护商,用法治为各类市场主体架起一张“防护网”,为创新创业创造“撑腰鼓劲”,为企业高质量发展“铺路架桥”,打造法治化、归属感更优营商环境,市场活力持续迸发。
河东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在对辖区一便利店进行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时,发现其出售的香辣金针菇和黑芝麻的部分项目不合格。根据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需对其处以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鉴于当事人没有主观过错,能够如实说明进货来源,履行了进货查验等经营者法定义务,根据行政处罚法和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河东区市场监管局决定对其免除行政处罚,同时向当事人宣讲法律法规,教育引导当事人依法合规开展经营活动。
主动适用相关规定,编制《河东区区级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和一般违法行为减轻行政处罚事项清单》,向社会公布“轻微违法不罚”“首次违法不罚”事项499项,全区各行政执法机关共作出“不罚”“轻罚”案件2135件,受益市场主体2152个,将“有温度”的执法落到实处,最大限度支持企业发展。
将执法权力牢牢锁定在法治轨道上,推动数字赋能、人性执法、高效服务,让执法检查更“无感”、司法保障更高效,让企业经营更有安全感。
选取营商环境问题多发的行政执法、招投标、政府采购、红顶中介4个重点领域作为“小切口”,深入一线专项监督。该区着力开展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集中整治行动,聚焦执法不严格、不规范、不公正、不文明、不廉洁5个方面突出问题,聚焦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制约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堵点难点,开展查纠整改。目前,发现问题均已全部整改完成。同时,严格落实“企业宁静日”制度,每月1-20日,除特殊情形外,原则上不对企业开展执法检查,所有执法检查,均通过平台备案,实现“扫码入企”全过程监督,最大限度支持企业发展。
该区建立涉企案件审慎处理机制,综合运用活封活扣、置换查封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司法活动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组织开展涉民营企业、金融借款等专项执行行动27次,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2.44亿元。扎实推进企业信用修复“暖企”专项行动,将117家企业移出失信名单,助力提升企业持续经营发展能力。
“一次法院不用跑,在家门口就解决了问题。”临沂五金城的商户宋先生感激地说。河东区人民法院在五金市场、物流中心设立“红领法官”驿站,为广大商户提供法律服务,宋先生就是驿站的其中一名受益商户。
宋先生的员工在工作期间,手部被挤压受伤,花费医疗费3万多元。宋先生之前在保险公司购买了一份雇主责任保险,但找到保险公司后,公司却以缺少现场证据、无法查明是否是工作中受伤为由,不予理赔。宋先生到“红领法官”驿站现场咨询,寻求帮助。“红领法官”徐李明积极联系五金城管理人员,调取市场监控视频,走访邻近商户。经多方取证、多次调解,宋先生与保险公司达成诉前人民调解协议书,获得保险公司的全部费用赔偿。如今,在河东区,有法律问题找“红领法官”已成为广大市场商户的“最优选”。
护航企业创新发展,当好企业的“法治管家”。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镇街建立了知识产权政企服务联动制度,设立“知识产权服务前哨”,对接引入区知识产权中心知识产权综合咨询、专利预审咨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人才培育及知识产权宣传培训等业务资源,向辖区创新主体提供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区人民法院加强知识产权审判,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建立知识产权行政与司法协同保护机制,高效化解知识产权案件913件。
临报融媒记者李璐王泓钧邵慧通讯员邵勇